凯里老街:见证岁月变迁的魅力之街
时间:2024-06-14 11:21:09    来源:文明凯里    

  “走,逛老街!”在凯里,一提起老街,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凯里城区最早形成的一条街,它被老凯里人亲切地称为“凯老街(gai)”。 它北抵环城北路、西抵商场街、南抵营盘东西路、东抵文化北路,由东门街、西门街两条主街及水沟边巷、莲花巷、大阁巷、北门巷、梁子巷、卖糠巷、西门巷七条巷道组成。

  漫步在青石板铺设的凯老街上,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红砖青瓦的楼房,纵横交错的电线,陈旧的墙壁街道,旧货店、竹器店、银饰铺、民族服饰店、烟草市场、农贸市场、刀具铺......仔细倾听,耳边还能响起热闹非凡的老凯里赶集声,带我们穿越回那个各族人民勤劳朴实的峥嵘岁月。

  来赶场的人走走停停,悠闲地挑选着心仪的物品。来凯老街赶场是很多凯里人的习惯。每到周日,四面八方的老乡们都会来凯老街赶场,很多在商场超市买不到的物品在这里都能淘到。据这里的老人介绍,东门村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叫东门村,后来经过多年的变化,东门村人口渐渐增多,东门村渐渐变成了老凯里的中心。虽然凯里城区现在有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街道,但它们都取代不了凯老街在凯里人心中的特殊位置。


  作为凯里老城的中心、凯里的发源地、城市发展遗存,凯里的集贸中心、人流中心、文化中心,凯老街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建筑格局独异,人文古迹熠熠生辉;它吐纳古今,糅杂着多民族文化的元素。美轮美奂的苗绣、绚丽多姿的银饰、异彩纷呈的蜡染,以及做工精湛的民间工艺品让凯老街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民族商品博物馆。

  与老街一样悠久的,还有两处建筑——万寿宫和魁星阁。它们与老街,互为见证,相映增辉,带着岁月斑驳的光影,存留了这座城市发展的痕迹。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的万寿宫,分前殿、中殿和后殿,历史上曾为安抚司、长宫司、宣慰司土司的治所,现为省级保护文物。1937年,中共凯里地下党在此成立“抗日救国后援会”。 历经沧桑的万寿宫,见证了明清时期凯老街商业的繁华。

  魁星阁始建于明末,阁楼呈宝塔型,为五层六角塔型木质结构抬梁式古建筑,琉璃瓦顶,高22.86米,阁底层为青石围砌,一至五层飞檐翘角、木雕花板装饰。如果登顶阁楼,环视四周,整个凯里城,尽收眼底。万寿宫和魁星阁,不仅成为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也为老街增添了文化气息,成为凯里这片土地上名副其实的“文脉”。一代又一代凯里人,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各地。

  现在的凯老街不仅没有褪去老街的特色,还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元素进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起伏和改造,凯老街较好地把历史和现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了融合,成为凯里具有浓厚苗族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的街区。凯老街,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文化的传承,也滋养了无数人的情感记忆。每一次走进老街,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碰撞,与情感共鸣。这里,是凯里人的根,也是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孙梦华)

  1. 上一篇:黎平县约谈50余家广告经营主体
  2. 下一篇:从江:为优抚对象代缴医疗保险筑牢“医”靠助力振兴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