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四聚焦·四经济”赋能乡村“四美”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4-12-17 22:15:32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近年来,凯里市因地制宜、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 庭院经济+”模式,以“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抓手,着力打造“特色经济、绿美经济、文旅经济、乡愁经济”等赋能乡村“四美”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做强“特色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美。聚焦以“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建设为新亮点,通过“建、改、租”等方式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品牌创建、创新载体模式,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创建,成功打造了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每个村庄都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与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如,大风洞镇都蓬村的“平良贡米”,因地理位置优越、米质优良、口感美味,属于明朝时期嘉靖皇帝贡品而得名,市场认可度高,品牌效益好,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舟溪镇曼洞村的“康养旅居”已颇具规模,农文旅一体化产品品质优良,在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下司镇淑里村精品水果蜂糖李种植,初具规模,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全省品鉴会上喜获一等奖;碧波镇柿花村的特色蓝莓、红酸汤等农产品加工产品已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聚焦“庭院经济+一村一特”,培育“绿美经济”赋能乡村和谐美。以“庭院经济+一村一特”创建模式,以“六净四美”(即:屋净、厕净、厨净、路净、沟净、水净;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为测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增比进位、晒比评述”等方式,以点带面,打造出一批“庭院+农家乐”“庭院+观光”“庭院+民宿”“庭院+采摘”“庭院+民族手工艺”等庭院绿美经济示范户,推动“庭院经济+”多元业态融合,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促进了庭院经济附加值提升,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聚焦“庭院经济+一村一景”,打造“文旅经济”赋能乡村生态美。聚焦以“庭院经济+一村一景”为创建目标,凯里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推进“一村一景、一宅变多园”等庭院经济模式,探索打造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线路,按照“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等创建模式,将传统民族文化与景区融合、破旧房改建成乡村旅游民宿、院坝空心地变成微菜园、微果园、微景园等,打造出以“康养旅居”为一体的舟溪曼洞苗寨,以“盐井烟火集·云村乡厨”为引领的梦境乡愁盐井,以“传统村落与特色苗寨文化”为传承的南花苗寨,以“桃李禾田·诗意洛棉”为乡村微度假的旅游目的地的云村洛棉,以“岩石建筑与文化相承”为依托的千年岩寨等,成为一批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聚焦“庭院经济+一村一韵”,推动“乡愁经济”赋能乡村文化美。聚焦以“田园风光、乡愁文化”为载体,着力打造一村一韵,围绕田园景观、农业产品、农耕文化等乡愁资源或元素,打造符合消费者体验乡村文化内涵的旅游消费模式。如舟溪镇营盘村充分利用梯田美景优势,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与历史传承相结合,秋收季节吸引更多客源到村“打卡拍照”、体验乡愁文化,不仅实现了旅游收入,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曼洞村的苗族刺绣(村T)、古法造纸、蜡染、泥哨、卡拉鸟笼等非遗研习课堂和体验活动已成为农耕文明点燃兴村富民新引擎;鸭塘街道翁堤村以酸汤美食创意设计、厨师文化、民族手工艺等让群众安居乐业;湾水镇岩寨村的红色文化、红石文化、银饰文化、武术文化让特色美丽乡村韵味十足。“庭院经济+”模式所蕴含的乡愁经济正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美的强大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已发展庭院经济项目20余个,带动1000户以上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累计实现经济增收1500万元以上,受益群众达6000余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30余个。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4个,绿色产品认证7个,有机农产品3个,凯里市下司镇(蔬菜)、大风洞镇杉树林村(黔峰原水晶葡萄)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潘仁福)

  1. 上一篇:麻江:寒冬送温暖 真情暖人心
  2. 下一篇:三穗:16辆纯电动公交增添绿色出行“新动力”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