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河道治理 让群众享受生态红利
时间:2024-12-29 14:45:5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岁末年初,在锦屏县中小河流治理——钟灵河锦屏县八客村段治理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手持对讲机,紧而有序地指挥着挖掘机师傅作业。挖掘机斗时而深入河中,清除阻碍水流的泥砂和石头,时而将泥砂回填到修筑河堤的空隙里。工人们忙碌地整理河堤,盖上格宾石笼网。河道清淤、堤身回填、边坡修整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奏响了冬日里的治水乐章。

  锦屏县的河流治理,既是防洪减灾的迫切需求,也是沿岸群众心中的殷切期盼。钟灵河、亮江河,这两条滋养着锦屏大地的母亲河,曾因缺乏有效的防洪设施,每年汛期都成为沿岸居民的心病。


航拍锦屏县中小河流治理——钟灵河锦屏县八客村段治理项目现场。人民网记者 涂敏 摄

  “以前一到雨季,我们就提心吊胆,晚上都不敢睡踏实。”锦屏县钟灵乡八客村的刘老伯回忆起往昔,仍心有余悸。而今,随着治理工程的推进,坚固的护坡、加宽加高的河堤,让村民们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现在,就算是下大雨,我们也能安心睡觉了。”刘老伯的话语中满是感慨与欣慰。

  治理项目不仅关乎安全,更关乎民生与发展。钟灵河治理工程项目综合治理长度达15公里,惠及2762名村民,保护耕地1450亩。亮江河治理工程同样成果显著,9.6公里的综合治理长度,为3264名居民和3008亩耕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2024年锦屏将完成河道综合治理40.2公里,新建护岸总长40.6公里,河道行洪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航拍治理后的亮江河锦屏县新化至雷屯段。人民网记者 涂敏 摄

  在锦屏县的河流治理中,科学规划是前提,要素保障是关键。项目团队深入调研,根据河流特点和沿岸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尽的治理方案。钟灵河与亮江河的治理工程,均采用了格宾石笼工艺,这一创新工艺不仅稳定性强,能有效抵抗水流冲刷,还兼具生态友好性,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繁衍栖息的乐园。

  “格宾石笼工艺既解决了河道冲刷防护难题,又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成为了生态护岸的典范。”该项目负责人杨辑弟介绍道。这种新工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至5-10年一遇,还显著增强了河道行洪能力,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为区域经济繁荣与居民安居乐业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锦屏县中小河流治理——钟灵河锦屏县八客村段治理项目现场。人民网记者 涂敏 摄

  锦屏县的河流治理,不仅仅注重在防洪减灾的层面,也讲究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治理工程与生态修复并重,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修复后的河堤面墙,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促进了河流水生态的修复,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现在,这里不仅安全了,还成了我们休闲的好去处。”锦屏县敦寨镇亮司村第一书记姜奇望着焕然一新的河岸,眼中满是期待。他深知,防洪堤的修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安全保障,更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开始在河边承包土地,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收入翻倍,生活愈发富足。


治理后的亮江河锦屏县新化至雷屯段。人民网记者 涂敏 摄

  锦屏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宇表示,下一步,锦屏将持续推进河流系统治理工程,加大管护力度,提升管护水平,确保河道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大河长制统筹力度,全面推进河长巡河、河道划界、河道“清四乱”等工作,逐步实现河流的全方位治理与保护。

  治理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以前种完水稻,土地就闲置了。现在,防洪堤修好了,我在河边承包了土地,种上了油菜,收入也跟着翻了一番。”锦屏县敦寨镇亮司二村二组村民龙明生站在自家的油菜田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的故事,是锦屏县河流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

  随着河道治理工作进入收尾阶段,锦屏县的河道将迎来焕然一新的面貌。这些治理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河道的防洪能力,确保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使得河道景观变得愈发优美。一条条生态河道水景悄然呈现,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生动展现了锦屏县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所取得的坚实成果。这一系列的治理成效,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有力支撑。(涂敏、王都安)

  1. 上一篇:麻江县以城市更新为引擎,驱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2. 下一篇:黎平县:实施以工代赈 促进群众增收
责任编辑:潘欣晨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