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文明网5月23日消息,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中,镇远县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近年来,镇远县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以创建促发展、强管理、树形象、惠民生,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塑造内在“气质”, 绘就一幅“城美、人和、业兴”的新时代画卷。
走进镇远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错落有致的街巷布局、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让人流连忘返。这背后,是镇远县深入推进城镇更新行动,实施古城保护、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改造、优化交通管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成果。自去年镇远县遭遇“6·29”特大洪灾以来,累计投资3.43亿元进行精准“滴灌”,33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12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破茧成蝶,17000余平方米城区道路、河滨栈道等重焕生机,增设280个分类垃圾桶扮靓街巷,每一处变化都展现着镇远在涅槃中的文明蜕变。
肖艳会 摄
文明创建,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镇远县通过成立创建工作专班,设立“一办十二组”,构建了“县级统筹、部门联动、乡镇主抓、社区落实”四级责任体系,有序推动创建工作高效运转。同时,突出县域特色,推出“古巷管家”基层治理模式,划分61个“管家区域”织密治理网格。建立健全青年志愿服务制度,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春晖社等团属组织,招募返乡大学生、社会热心人士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镇青志远”“四点半学校”等志愿服务品牌,让青年力量成为文明创建的生力军。
此外,建立的“院坝协商”机制广纳民意,设立的“旅游治安警察”“名城义警”守护平安,推行的“交通单行管制”优化出行,打造的“镇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提升办事效率……在文明创建的持续深耕中,镇远勾勒出一幅和谐有序的城市生活图景。
吴鹏程 摄
文明创建,不仅要提升城市的“颜值”,更要塑造城市的内在“气质”。镇远县牢固树立“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的理念,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开展“文明商户”评选,以优质服务树立文明旅游标杆。深化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举办文艺汇演、“文明随手拍”等文明实践集中展示活动,制作刊播“文明镇远·我在行动”等短视频,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文明理念。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五大文明创建”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开展和美乡村、集体婚礼等倡导活动,养成文明新风尚。推广“合约食堂”“文明积分”等治理模式,让文明乡风拂遍苗乡侗寨,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当文明与文化相遇,迸发的是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镇远县深挖2000多年历史底蕴,打造青龙洞古建筑群、周达文故居等文化地标,持续办好元宵龙灯会、端午赛龙舟、侗族“讨葱节”等各类文化、民俗、节庆活动,创新推出“龙神嫁妹”传统婚俗巡游等文旅IP,组建“文艺轻骑兵”,编排《文明新风进万家》等原创节目,推进“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名城大舞台”等系列文艺汇演,深入乡村、景区巡演,让传统文化与文明新风润物无声浸润人心。聚焦夜间经济激活文明活力,擦亮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招牌,打造“夜游㵲阳河”“古城夜宴”等特色业态,形成“白天观景、夜晚品韵”全时段体验。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明与文化的交融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让镇远成为了一座宜居宜游的文明之城、文化之城。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镇远县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如今,走在镇远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交通、文明礼貌的市民……每一个走进镇远的人,都能触摸到文明的温度,感受到幸福的质感。
下一步,镇远县将继续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为抓手,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城市等13张国家级旅游名片,持续深化“文化+旅游+文明”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文明之花在黔东南大地常开常艳,让千年古城在文明的浸润中续写更加璀璨的华章!(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