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洗马河街道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动力源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在织密组织体系、凝聚治理合力、强化为民服务上下功夫,用好各类资源要素,办好群众“关键小事”,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找准党建引领“切入点”,织密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优化“街道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员连心户”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形成“网格发现、社区(村)统筹、分级响应、协调处置”工作机制,完善细化91个网格,设立91个网格党支部(党小组),选优配齐111名网格员、897个联户长,实现代表联到户、户户有人联、家家有服务,确保人进户、户进网格,做到100%覆盖。充分以“党建+网格”激活基层治理方方面面,持续推进“多网合一”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应急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民政、创文巩卫等工作同频共振。用好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在网格内开展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特殊困难人员走访慰问等工作,进一步发挥网格微治理效能。
拉紧共驻共建“联动线”,凝聚治理合力。持续深化“双报到”机制,充分借助在职党员住在小区、下沉社区的优势,以服务群众为目标,突出资源力量整合、多方联动,通过活动联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形成互助共建、常态互动的治理格局,以细“治”入微的为民服务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在文化社区水木花园小区成立“红色驿站”,振华社区华联厂小区创建“红色物业”示范点,通过打造“红色”阵地,充分发挥小区党员在小区管理中的示范作用,为小区提供共商共建共治红色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社会力量,与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银行、黔东南州爱心义工联合会等16家单位签订志愿服务协议,组建起一支3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义剪、关爱慰问、文艺汇演、反诈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拓宽为民服务“覆盖面”,绘就和美画卷。引导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按照“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社区组织党员代表、辖区企事业单位、事项涉及部门进行认领并商议解决,实现“群众有求、党员必应”。2024年在冒沙井、忠德园、二龙新村三个路段实施“路灯点亮工程”,解决了1955户居民“夜间出行难”问题。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切实做到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创新举办“月月有招聘,场场有演出”系列招聘活动,送岗到家,帮助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面对面的就业交流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好就业”,让企业“好招工”。创新成立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洗马河街道教育专项基金,募集资金40余万元用于激励辖区优秀教师、资助优秀学生及改善办学条件。在凯运大道设立洗马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在忠德园廉(公)租房小区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点,切实缓解因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地理位置偏远群众就医出行难的问题。先后打造振华社区老年食堂、苹果山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点,覆盖周围60岁以上老人2500余人,实现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罗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