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文明实践“三个三” 引领名城新风尚
时间:2022-04-12 09:26:28    来源:天眼新闻    

  镇远县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阵地资源优势,探索创新“三个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三级书记”同步发力,助推文明实践落地落实

  坚持党委主导,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的组织体系和县级统筹、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落细落实。一是高位推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部署,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县长担任志愿服务总队长,“既挂帅、又出征”,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县委年度工作、深化改革工作等要点,同步推进、部署落实。二是做优方案。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着力把镇远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嵌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过程,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出台《镇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绘制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施工图”。三是同向发力。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层层压实责任,逐级抓好落实。县委书记带头领衔、示范带动,乡镇、村(居)党组织书记亲自抓、带头做,统筹协调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同心同向推进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三个注重”凝心聚力,探索文明实践镇远路径

镇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楼服务大厅.jpg

  坚持“三个注重”,创造性推进文明实践工作,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探索具有镇远特色的文明实践路径。一是注重资源整合。坚持多维整合、融合共享,用好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革命史馆、教育基地等现有阵地资源,盘活“唤醒”、活化利用、互融共建实践阵地,将阵地建在群众最多、人气最旺的地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在镇远古城核心区,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提升文明实践阵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最大效能,镇远古城文化步行街评定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评选环节,县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重要加分项,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人才共育”要求,推动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建设与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基层阵地融合发展,破解乡村群众活动阵地建设分布散、功能弱、管理差、活动少、效能低的问题,产生了“1+1>2”的社会效益。目前,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点”四级网络阵地实现全覆盖。二是注重平台融合。积极整合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资源,推进“新闻+”信息互融互通,探索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线上服务平台PC端、融媒体中心“镇远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一“芯”相连,“心芯”相悦的叠加效应。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功能由古城区向新城区延伸,探索建立精准化、长效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文明实践活动“长流水、不断线”,聚焦群众需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和融媒体融合发展、同频共振,打造“掌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公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机制,全年推送各类实践活动宣传300余条,文明实践活动精彩纷呈。三是注重品牌打造。积极探索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娱乐、节庆等息息相关活动,以精准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打造特色品牌为抓手,应用空间索引的方式打造“书香镇远”“红色镇远”“非遗镇远”“人物风采”等地方特色的8大主题展厅,在屏风、窗帘、培训室等细微处做文章,巧妙植入镇远元素。发挥县文联9大协会积极作用,建设“文化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乡村“五老”人员、退役军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全县共组建文明实践常备队伍10支、村(社区)志愿服务队129支、志愿服务社团队66支。通过“全国志愿者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志愿者实名注册约3.1万人。初步形成“镇青志远”“黔灵家政”“四点半学校”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疫情防控、电影公益放映、文艺下乡、理论宣讲、学习辅导等活动共计4000余场,直接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97件次,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三项保障”持续用力,推动文明实践常态长效

050c649342cf5bd942e7494195cce18.jpg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盘活用好现有公共服务资源,重点在建好用好管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上持续用力,去年县财政统筹投入10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36万元,有力助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实践所站建设,逐步补齐基层所、站服务功能短板,构建形成纵向涵盖县乡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实践网络。二是强化考核监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绩效评价,强化实地考察、群众评价,对各镇、各单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行分类考核,确保工作落地、取得实效。三是强化氛围营造。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县委常委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常委讲堂”让理论宣讲更有深度。通过“大喇叭”“微宣讲”等平台,用广播、短视频等方式传递文明实践正能量温暖千家万户。组织道德模范、“五老人员”、乡村文化能人,建立“小板凳”宣讲队、“五老面对面”宣讲队,自创编排小戏小曲,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乡土话”传“新思想”,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营造文明新风。

  1. 上一篇:黎平县:“躬行”志愿情 “实践”服务心
  2. 下一篇:施秉:2.56万“红马甲”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