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的炙烤下,一批批文明实践志愿岗的志愿者们都在值守,劝导行人不要闯红灯、丢弃垃圾、扔烟头;在路面破损的路段上,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修补地砖。全县道路干净整洁、文明出行成习惯、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着力在“小”字上下功夫,处处从“小”处入手,从实处抓起,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到每个角落、每个细节,聚力攻坚突破,使城市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日趋改进,群众认同日益提升。
“小”难题,大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排调镇麻鸟村山高岭大,村民曾走在一条羊肠小道,雨天路难行,一条仅七公里的羊肠小道,村民们投工投劳、开山挖路,一挖就3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解决群众的“小”难题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常抓常议的大事来抓。为此,该县组织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深入麻鸟村蹲点勘测,精心为麻鸟村修建一条“放心路”,先后修通了到村到组到户的“水泥路”,装上了路灯。
截至2022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54.53公里,实现了全县122个建制村100%水泥路,100%通农村客运的“双百”目标。
凡大街小巷的破损地砖,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发现一块,反馈一块,修补一块。这此事关城乡百姓的“小”难题,该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挤出财力,对全县大街小巷的破损地砖进行全面修补。
连日来,受高温天气影响,用电负荷高位运行。电力志愿服务队冒着高温、中暑的危险,对线路的杆塔温度、塔脚锈蚀、安全对地距离等情况进行逐线逐杆检查,实现了“无死角、无盲区”。目前,该县先后对三个辖区43条线路进行精益化巡视、特殊巡视以及用电高峰区测温测流工作,确保全县生产、生活用电不受影响。
“小”环境,大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在边远的雅灰乡排受苗族村寨,曾一度冠以“脏、乱、差”村寨,如今旧貌新颜。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正福开心道出了村里的变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现在群众变身为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对房前屋后的垃圾适时清理,主动加入村环境大整治”。丹寨县按照“百姓富、生态美、环境优”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小”环境纳入大治理范畴,与城乡环境治理同步部署、同安排、一并抓带来的新变化。
从今年开始,每周周三作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并形成常态。每周星期三,从县城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农村群众都自觉穿上“红马甲”清除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和各类小广告、“牛皮癣”。用志愿服务助推城乡环境卫生提升。
“小”模范,大作用,传播文明新风尚
正值莘莘学子陆续被学校录取,一些困难学子正在为自己的学习费用犯愁之际。县委宣传部、县委教育工委、县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本地爱心企业到丹寨县扬武镇开展“万企兴万村”捐资助学活动。
活动会上,爱心企业向扬武镇2022年秋季高校录取的5名困难大学生施以援手,每名大学生每年可获5000元捐助。本地爱心企业通过“小”模范,大作用的方式,弘扬时代新风,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
持续的高温天气,给该县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抗旱保生产作为当前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专业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到全县各大小水库、电站、山塘,随时监测水位变化、水库储水量,科学高度开展抽水灌溉保苗,组织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通过“大走访”形式,深入各村农户家中,了解旱情。
据悉,全县共建有水库23座,水电站4个,山塘71外,总蓄水量达8628.48万立方米,覆盖全县7个乡镇(街道)122个村居,满足了全县抗旱救灾的生产、生活用水。(陈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