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积极探索“贵州村T”与文明实践融合新路径
时间:2025-08-15 17:51:09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近年来,凯里市以“贵州村T”为平台,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文体搭台、文明唱戏、群众受益”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文化搭台:文明实践融入乡土盛典

  凯里市巧妙利用“村T”这一天然流量入口和高关注度平台,将文明实践元素全方位、无痕化地嵌入“村T”活动。展演即课堂,理论宣讲“活”起来。活动间隙,身穿民族盛装的“双语”(苗语、侗语+汉语)理论宣讲轻骑兵活跃在观众席间、休息区,用最亲切的乡音话语,讲述着党的惠民政策、家乡的发展变迁和身边的道德榜样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芦笙场边、歌舞之中,变得可亲可感,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村民心田。场地周边精心设计的公益广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苗侗图腾、传统纹样巧妙融合,形成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认同感的“文明风景线”。非遗亮家底,自信底蕴“厚”起来。“村T”是凯里民族文化的大秀场。活动前,盛装巡游方阵惊艳亮相,银饰璀璨,绣片生辉,每一步都踏响历史的回音;展演环节,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苗绣飞针走线、芦笙制作精妙、古歌深情吟唱,并辅以生动讲解。这些古老技艺在聚光灯下焕发新生,年轻一代在惊叹与参与中,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文明实践的根基在文化自信中愈加深厚。文明参与树新风,观演礼仪“立”起来。借“村T”超高人气,凯里市大力倡导文明参与新风。活动前通过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公众号等,广泛宣传《文明参与公约》《市民公约》。现场,村民自发组织的引导队伍热情有度;观众自觉维护场地清洁,垃圾随手带走;为精彩表演喝彩,也为不同村寨的展示鼓掌。活动内外展现出的热情、友善、秩序和环保意识,成为最直观、最生动的文明实践教科书。

  志愿同行:服务网络从核心辐射全域


  “村T”现场内外跃动的那一抹抹“志愿红”,成为凯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最温暖、最活跃的注脚,其服务半径正从活动核心区不断向外延伸。全程守护,“红马甲”织就保障网。活动期间,来自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及村民自发组织的庞大志愿者队伍,成为保障顺畅运行的坚实后盾。他们承担起秩序维护、交通疏导、安全巡查、环境保洁、医疗应急、语言翻译、便民咨询等繁重任务。烈日下耐心引导人流,风雨中坚守岗位,深夜清理场地,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志愿精神。服务升级,专业力量精准护航。通过整合资源,在场地周边设置功能齐备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这里不仅提供旅游咨询、应急药品、失物招领服务,更有法律顾问现场提供简易咨询,农技专家利用间隙解答村民种养难题,电商能手指导特色农产品线上推广。将专业服务嵌入大型活动的模式,极大提升了服务效能和精准度。机制牵引,志愿热情持续燎原。 “村T”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志愿服务热情。市委社会工作部等相关单位继续完善志愿服务注册、培训、激励回馈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将活动中涌现出的骨干志愿者纳入常态化队伍,引导他们将服务热情投向社区治理、关爱“一老一小”、助力乡村振兴等更广阔的天地。志愿服务的“涟漪效应”正在凯里城乡持续扩散。

  价值引领:文明新风重塑苗乡侗寨


  凯里市运用“村T”蕴含的强大社会动员力和影响力,将其作为移风易俗、培育时代新风的重要抓手。巧借平台,移风易俗入人心。在活动宣传、现场广播、公益广告中,有机融入抵制天价彩礼、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内容。通过编排朗朗上口的快板、小品在暖场环节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身边因践行新风而受益的故事。活动中展现出的团结协作、公平展示、相互尊重等精神,也成为涵养乡村文明风尚的鲜活教材。榜样选树,德耀乡村树标杆。利用活动颁奖、重要仪式等万众瞩目的时刻,穿插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身边好人”“诚信模范”等先进典型。让这些源于乡土、可亲可敬的榜样人物走上舞台中央,接受乡亲们的掌声和礼赞,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和示范效应。积分助力,文明行为有“分值”。创新将参与志愿服务、维护活动文明、践行村规民约等行为纳入“文明积分”管理体系。村民的文明善行可在各村(社区)的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比积分、讲文明”蔚然成风。(龙安浩)

  1. 上一篇:“博物馆之友”化身文明使者,志愿引领非遗传承新风尚
  2. 下一篇:锦屏县三江镇:以扇为媒传文脉 非遗体验润童心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