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超级联合社”,探索“社社联合+支部联盟”模式
时间:2022-08-03 09:18:11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黔东南文明网    

  “对不起,实在是没有货了,先发200箱给您吧!”8月1日一大早,镇远县蕉溪镇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元福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

  “如今,合作社的鸡蛋供不应求。”姚元福一边忙碌,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要是放在以前,哪敢想这样的美事?”

  不仅仅是姚元福合作社里的鸡蛋,镇远县众诚联合社其他合作社种植的红桃、葡萄、白菜、辣椒等果蔬,养殖的鸡、鸭、牛、羊等禽畜,样样都受到消费者青睐,订单源源不断。

  镇远县是黔东门户,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村村有农民合作社,户户有致富产业。到2018年,镇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30余家。

  “合作社数量虽多,但规模小,缺技术、缺信息、缺沟通,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养殖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姚元福深有体会。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赢。”蕉溪镇蕉溪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举香,给记者讲了她亲历的“单兵闯市场”的心酸故事。

  那年,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丰收,但销售却成了大问题。好不容易谈成一桩生意,几个人高高兴兴拉了1000多公斤白菜、辣椒进城送货,但客户却不肯露面了。

  没办法,只好把蔬菜拉到农贸市场,大家轮流吆喝叫卖,从上午一直卖到晚上9点市场关门,还剩一半没卖出去。

  “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把大家‘握指成拳’联合起来,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变内耗‘减法’为发展‘乘法’。”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姚元福主动召集吴开祥、蒋成文等几个熟悉的合作社负责人坐到一起。

  一番交谈,大家感同身受,对他的提议一拍即合。

  2018年11月,由蕉溪镇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发起,联合成立了镇远县众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引入统一采供、统一包装销售、统一技术标准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引领各加盟合作社抱团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

  同年12月,众诚联合社成立党支部,吸纳成员社党员23名。

  “联合社最大的特点,就是积极探索‘社社联合+支部联盟’模式,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陪同采访的蕉溪镇组织委员严萍告诉记者。

  “社社联合+支部联盟”,就是在蕉溪镇党委的指导下,众诚联合社党支部与成员社所在的村党支部结成联盟,将农户之间的“户户联合”转型升级为“社社联合”,让党组织成为社员的“主心骨”。

  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多种方式,在成员社组建党支部10个,实行“村社合一”17个,探索“支部建在合作社”路子,形成“党支部引领、联合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格局。

  “由联合社统一向生产厂家采购农资,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蕉溪镇郎洞村党支部书记尹德明告诉记者,联合社采取零利润的采购方式,将各合作社所需农资原料捆绑打包,通过终端对接,减少了农资采购的中间环节。

  尹德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郎洞村种植的150亩玫瑰花,往年在市面上采购肥料需要12万元。今年通过联合社统一采购,节约了4万元。

  “在没有加入联合社前,因生产规模小,稍为大点的订单都不敢接。”说到抱团发展得到的实惠,肉牛联合分社理事吴佩月感触颇深,“成立肉牛联合分社后,由众诚联合社集中调配各合作社的肉牛统一供货,今年仅凯里市场,我们就签订了月供20吨肉牛的意向订单。”

  “组建肉牛联合分社,就是让养牛户抱团取暖,提升市场竞争力。”吴佩月介绍说,联合社统一引种、生产、技术服务、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和销售,并在吉林省专门建立了牛犊引种基地。

  “今年端午节,又接到300头牛犊订单,过两天我又要去吉林拉牛了。”在羊坪镇一碗水村“小牛超市”,正在给牛犊喂草料的吴佩月高兴地说。

  “小牛超市”是肉牛联合分社的牛犊中转基地,由众诚联合社党支部牵头,11家肉牛合作社参与,覆盖全县12个乡镇。

  “小牛超市”依托技术专家支持,不仅帮助合作社和养牛户购买牛犊,还可以帮忙寄养,待牛犊适应新环境后再由买主拉回去饲养,成品牛出栏时由联合分社回收。

  2022年1月,众诚联合社党支部委员、蕉溪镇鑫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光金委托“小牛超市”订购76头“西门塔尔”牛犊,为避免因长途运输造成牛犊水土不服,按约定由“小牛超市”对这批牛犊代养15天。

  13天后,江光金因担心大雪封路,提前两天来“小牛超市”拉牛。看到一头头牛犊膘肥体壮、皮毛油光,江光金连声称赞说:“这批牛质量太好了!”

  目前,已有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了镇远县众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辐射全县12个乡镇,流转土地26607亩,资金入股联结农户341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其产业以蛋鸡、肉牛养殖为主,兼顾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等产业。(记者 杨光能 李田清 魏丽萍)

  1. 上一篇:我州招商引资工作喜报频传
  2. 下一篇:我州着力破解乡镇专职消防队“专职不专”难题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