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再出发 乡村振兴谱新篇
时间:2022-10-14 08:59:23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黔东南文明网    

—— 喜迎党的二十大黔东南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昔日的泥泞小路,如今成了景观大道;

  昔日的撂荒地块,如今变成了朝气蓬勃的产业园;

  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蜕变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放眼黔东南,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勃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不断变为现实,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黔东南大地上徐徐展开。

  过去五年是黔东南勠力同心、战胜贫困的五年,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举全州之力、集帮扶之智、聚全民之心决战贫困。79.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81万农村居民搬迁进城。

  近年来,我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和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总体要求,采取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抓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聚焦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加强资金项目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帮扶成效,盘活扶贫资产,推动扶贫项目资产发挥效益,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在凯里市寨瓦村村民张培刚的林下养鸡基地,绿色的树荫下,一群小鸡相互追赶着,一边啄食一边嬉戏。张培刚2011年开始发展香鸡养殖,但由于养殖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养鸡场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10万余元。2014年,家里房子意外失火,更是雪上加霜,变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他家得到扶贫资金60万元,养殖场慢慢恢复壮大起来。目前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年出栏鸡10000羽,年创收20万余元,红利涉及40户农户。

  就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我州专门启动了“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采取招聘“一站式”措施,通过就业服务、劳务品牌、“点对点”等有组织输出脱贫劳动力。2022年以来,全州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60.25万人,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6.86万户15.47万人。全州统筹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含监测帮扶人口)就业6.68万人。

  产业强则百姓富。我州紧紧聚焦“两茶一药”和林下经济等十二大产业,到县的财政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以直接发展产业、量化入股、加入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式,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并不断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村美民富。

  在剑河县太拥镇翁王村油茶种植基地,500余亩(1亩=0.0667公顷)的油茶,绿油油一片,甚是壮观。“今年的油茶长势很好,预计油茶果产量达2000公斤……”村里致富带头人叶文松介绍,为便于产业高效管理和发展,在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下,他承包了近400余亩油茶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光给村民的流转费用就13万余元。去年疫情期间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麻江县坝芒乡大开田村养蜂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蜂箱摆放在绿草丛中,村合作社正在组织人员忙着采收蜂蜜。“我们村地理位置和气候好,产出来的蜂蜜品质好、口感佳,市场供不应求。”大开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大江说。

  麻江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国有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企业负责技术指导、蜜蜂采购和繁育等工作,与县内养殖主体签订养蜂托管协议,发放给村级合作社和农户养殖,产出的蜂蜜由企业按照保底价回收,极大保障蜂农利益。麻江县共发展林下养蜂1.81万箱,带动1242户农户参与养蜂(其中建档立卡户897户),年产蜂蜜20余吨,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黔东南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州干部群众也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用心用情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记者 余天英)

  1. 上一篇:黔东南州“三个依托”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体系凝聚抗疫力量
  2. 下一篇:黔东南州各地用少数民族语言“同声传译”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