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个体系” 厚植绿色底色—— 黔东南水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持续彰显
时间:2022-12-01 08:58:02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黔东南文明网    

  开栏的话:

  全州上下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描绘出了锦绣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画卷。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1至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我州在全国338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排名第二,全省第一。即日起,本报推出“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系列报道,展现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敬请关注!

  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黔东南州位列全国第二,并获“真抓实干”表扬。近年来,黔东南州坚决扛起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担当,深植绿色根基,着力构建“五个体系”,形成了具有黔东南特色的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经验。

  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民宿里,服务员正在后厨清洗水果,冲洗用过的水顺着污水管道,最后汇聚到位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区郎西公路3公里干荣村下游处的西江污水处理厂。在这里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活废水经过沉淀、进水调节、生物处理、消毒除臭等工序,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次回到清澈的白水河中。记者走进厂区时,工作人员正清刷着沉淀水池。

  “我们每天对这个二沉池清理一到两次,目的是为了能清理漂在水面上的杂质和死泥,这是为了保证出水能够达标排放的一道重要程序。” 雷山县西江污水处理厂运行员高成麟说。

  据了解,西江污水处理厂覆盖西江千户苗寨常住人口7500余人、商户3000余人。2021年,其污水处理总量为110.47万吨,处理率达100%。厂区通过氨氮、总磷总氮等机器的在线检测,以及人工化验检测,每天实时监测污水厂的处理情况,对景区内污水的综合治理、处理服务水平、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前大家对生活污水处理这方面不是很在意,现在我们西江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村寨环境也比以前美观了很多,街边卫生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乡村旅游民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生意也日渐红火了起来。”地水墨梯田·别苑民宿老板娘任元会说。

  像西江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在雷山县共有5个。雷山县通过各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地表水体质量,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县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地提升,全县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的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雷山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断地增强。”雷山县水投公司排水运行管理部主任杨玉荣说。

  当前,黔东南州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州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78座、污水收集管网2497公里。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向乡村拓展,形成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同时,完成“两江一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一口一策”实施精准化整治,着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

  榕江县场坝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金晶是都柳江榕江段的民间河长之一,每周他都要到所管辖的断面进行巡查。

  “在这两年的巡河工作当中,发现了非法倒垃圾、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百余起,我们及时地向上级部门上报,上级部门也能够及时地处理与协调。现在河水越来越好,大家保护河流的意识也越来越高。”金晶说。

  榕江县各级河湖长共计483名,通过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通过各级河长的大力整治和日常巡河,以及广泛宣传,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并自觉维护起河道环境卫生。

  “感觉现在的环境、风景到处都是越来越好了,希望大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把榕江的卫生环境搞得更好。”居民欧小红说。

  黔东南创新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从“平面”转向“多维”,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并向民间延伸,共招募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2168名,聘请河湖保洁员4323名。

  近年来,黔东南州着力构建水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推进体系、治污模式、监管体系、行动体系“五个体系”,不断压实水环境保护责任,保障水环境安全,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巩固优良水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水环境‘颜值’转化为水经济‘产值’,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科科长杨通桥说。 (记者 聂蕾 刘汉钦)

  1. 上一篇:弘扬红色文化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我州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 下一篇:我州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