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减负——文明加分黔东南“合约食堂”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时间:2023-03-09 09:31:10    来源:贵州日报    

  

“合约食堂”掌勺大厨。(天柱县渡马镇供图)

雷山县依托“合约食堂”盘活闲置大棚发展辣椒种植。 (黔东南州乡村振兴局供图)

“合约食堂”集中办红白喜事。 (天柱县渡马镇供图)

  春风有信,美好如期。山水环抱、景色宜人的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侗寨吸引不少游人踏青赏春。

  “进‘合约食堂’看一看、坐一坐,也成了不少游客的必选项目。”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说,如今,“合约食堂”已是甘溪侗寨的一张靓丽名片。

  早在2014年,本着整治滥办酒席、革除大操大办陋习、树立文明乡风、实现移风易俗的目的,甘溪侗寨试点创办“合约食堂”,将村内“红白喜事”集中到“合约食堂”来办,并规定了办酒名目、桌数、成本价格、收礼金额等。

  “酒席数量少了,人情负担减轻了。”

  “攀比之风刹住了,发展劲头上来了。”

  “陈规陋习遏制住了,文明新风树起来了。”

  …………

  年轮划过一圈又一圈,“合约食堂”在人情“减负”,文明“加分”上的效应日益凸显,甘溪侗寨村寨面貌,村民精气神均焕然一新。

  这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自主商议约定办理红白喜事宴席规模和标准的柔性自治方式,也迅速在黔东南州推广实施开来。

  据介绍,目前全州已有4017个自然寨(社区)推行“合约食堂”,主要有以天柱县为代表的农村“合约食堂”模式和以雷山县为代表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合约食堂”模式两种。其中创办农村“合约食堂”的自然寨3991个,创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合约食堂”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26个。

  “‘合约食堂’只承接红白喜事宴席,并提倡节俭办,各家各户办酒不超30桌,每桌不超过12道菜,价格不超过200元。”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合约食堂”大厅里,醒目地张贴着《三门塘村“合约食堂”管理使用规定》。

  “年初老人过世办席就是200元一桌,实惠又省心。”三门塘村民谢银香说,大家都按“规矩”办事,不攀比,减轻了很多负担。

  一边做“减法”,将群众从“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金”中解放出来。一边做“加法”,树文明新风,育时代新貌,将文明新风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黔东南州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黔东南州农村“合约食堂”主要由村“两委”牵头,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利用闲置学校、家祠、老村委办公楼、集体仓库等场所中闲置的地点集中创办,纳入村规民约,由“寨管委”负责日常管理,在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三项治理”,实现“三新目标”。

  治理办酒风、人情风、攀比风,树牢新观念。限办酒项目,村规民约和“合约食堂”管理使用制度均明确规定,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类别酒席禁止办,狠刹滥办酒席歪风。限礼金额度,限定人情礼金额度,严防礼金膨胀、逐年加码,提倡庆贺不收礼、不上礼,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限办酒成本,约定每场酒席向“寨管委”缴纳适当管理费用,就可使用场地、办酒炊具餐具,统一办酒规模、标准,切实减少办酒成本。同时,有效杜绝群众相互攀比,提升了村规民约的约束力。

  治理脏、乱、差,塑造新环境。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在“合约食堂”周边设置垃圾池,安排专人及时清理,解决以往污水横流和垃圾问题。严格限制燃放鞭炮,减少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加强村容村貌管理,积极发动群众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清扫房前屋后卫生。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合约食堂”建设与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六个小康”行动等结合起来,使“合约食堂”同时具备农家乐、乡村客栈功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治理部分村民慵、懒、散,树立新风尚。打造“两室一堂”,坚持把“合约食堂”打造成村民文化活动室、休闲娱乐室和道德讲堂,发挥其思想教育、科学普及、信息传播、文化娱乐等文化阵地功能。建立“一簿一榜一栏”,在“合约食堂”设立功德簿、红黑榜、评议栏。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推进实施,黔东南州在农村推广“合约食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合约食堂”推动搬迁社区治理更有效。目前全州80个集中安置区(管理单元),已有26个创办了“合约食堂”。

  “不仅有6元、8元、10元职工经济套餐,还有0元、2元、4元儿童营养套餐,为大家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省心省事还省钱。”结合搬迁安置点企业及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通过建、养、管、用等举措,雷山县依托国有企业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创新推出社区“合约食堂”,为企业员工和搬迁群众提供就餐服务,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上班”“上学”与“吃饭”冲突问题,还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获得群众一致好评。据统计,自“合约食堂”开办以来,安置点新增开办“就业帮扶车间”12家,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

  小小“食堂”发挥大大“能量”。

  人情“减负”成效明显。雷山县搬迁社区自“合约食堂”开办以来,共为搬迁群众提供各类酒席服务68次,较同级别酒席服务节约16.8万余元。

  善做“加法”,服务拓展。雷山县依托“合约食堂”每天对各类食材的需求,推动闲置土地再盘活。并以“合约食堂”为载体,探索建立“合约食堂+搬迁群众”乡风文明积分治理机制。通过“文娱+积分”“治理+积分”等方式,既丰富搬迁群众生活,又让搬迁群众获得实惠。

  如今,在黔东南州,“合约食堂”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易旧俗,树新风,狠刹农村滥办酒席风气,实现遏制滥办酒席目的和“减少办酒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减少疾病传播路径、减少环境污染”和“增强村‘两委’号召力、增强村民凝聚力”的“四减两增”效果。与此同时,原本单一作为集中办酒场所的“合约食堂”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拓展和升华,衍生出“合约食堂+乡村旅游”“合约食堂+两禁一限”“合约食堂+道德讲堂”“合约食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模式,在提升乡民自治水平和乡村治理能力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陈丹 张跃国)

  1. 上一篇:今天!请为她们喝彩!
  2. 下一篇:百花枝头竞芬芳—— 黔东南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经验综述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