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团结带领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笃定目标,砥砺前行,推动文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绚丽光彩。
筑牢思想根基引领文艺正确航向
黔东南州文联始终将思想政治引领作为文艺工作的核心,通过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筑牢文艺战线的政治根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班第一课”,举办全州中青年文艺骨干培训班、新入会会员培训班等200余期,培训文艺人才5000余人次,实现了理论武装与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为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围绕“文联千万家·艺美黔东南”党建品牌打造,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业务工作,通过主题宣讲、采风创作、展演展示等形式,引导文艺工作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艺术实践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宣传,彰显文联系统党建工作特色。
服务中心大局彰显文艺责任担当
紧扣重大时间节点与中心工作,黔东南州文联组织创作了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原创歌曲《上春山》唱响央视春晚,《坚定跟你走》在2020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演唱,《茅人坡上唱情歌》参加全国“村歌嘹亮”展演并获评“嘹亮好声音”。先后涌现出《苗乡侗寨70年》《历史的丰碑·黔东南卷》《北京来的第一书记》《独爱人间最小的村庄》《阿榜嫁虎》《龙池花开》等文艺精品。通过举办“守望乡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脱贫攻坚主题美术作品展”“决战决胜‘大美与共’—— 杭黔艺术家走进美好新生活”主题艺术作品展等各类活动,以及配合省文联举办学术研讨会等,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显著提升了黔东南文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聚焦创作生产收获丰硕文艺成果
围绕新时代文艺工作新要求,黔东南州文联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成果斐然。五年来,全州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众多代表性、标志性作品,其中报告文学《“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并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3年度“中国好书”;诗歌《一名电工的生活哲学》获得“2021、2022《民族文学》年度奖”;长篇小说《莫道天山远》获第十届兵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苗族嘎百福《大山的儿子》荣获贵州省第十六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一等奖;电影《艾榜的儿女们》荣获第60届亚太国际电影节时代主旋律先锋电影大奖。
深化主题实践服务基层广大群众
黔东南州文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拓展文艺服务渠道,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等主题活动。五年来,组织文艺家开展文艺“七进”活动1500余场次,覆盖全州16个县市,义务书写春联30万余幅,惠及群众50余万人。整合资源打造“黔东南州民族文学奖”“苗岭生态文学征文大赛”等文艺品牌,选拔培养基层文艺人才。在全州多地挂牌成立35个文艺采风创作基地,建立州和县市文联联动机制,提升基地服务功能与造血能力,使其成为文艺家交流创作和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
加强人才培养壮大文艺工作队伍
黔东南州文联编制了《黔东南州文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和《黔东南州文艺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联合办班、异地办学、基层实训等多种形式强化文艺骨干培训。目前,全州已有州级以上会员3943人,其中省级会员1102人、国家级会员177人。注重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通过排查违法失德会员、将评奖评先评优纳入职业道德审核机制等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建立文艺人才库,对入库人才严格管理,并积极发展培养文艺“两新”会员,打造示范基地和实训基地,为文艺事业注入新活力。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文联服务功能
深化文联改革,激发工作活力。黔东南州文联成立州文艺创作中心,设立职业道德建设办公室、新文艺群体联络办公室等机构,优化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职能,出台系列规章制度,推动文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基层文联建设,深入16个县市文联调研指导,实现全州县市文联组织全覆盖,建立2个乡镇文联和1个企业文联,延伸文联工作触角。打造“文联千万家·艺美黔东南”党建品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健全相关机制,确保文联工作正确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黔东南州文联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新要求,不断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夯实文艺政治生态基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文艺实践;把握创作中心环节,推动优秀作品涌现;深化主题文艺实践,服务基层群众;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强化自身建设与服务功能。
在新征程中,黔东南州文联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文艺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续写黔东南州文艺事业的华彩篇章。(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