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在全州率先启动政务服务进园区改革,以“企业之家”为核心载体,创新推出“双容双承诺”审批机制、企业服务专员全程代办等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从“窗口办理”向“上门服务”转变,这场改革不仅刷新了政务服务效能,更成为全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样板”。
近日,记者走进高新区“企业之家”服务办事大厅,这里没有传统办事窗口的玻璃隔断,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工位和自助服务设备。贵州小当家食品有限公司是该区2024年招商引资项目,是一家以从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以前办证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企业之家’工作人员直接上门送证,公章刻制、水电开通都包办,太方便了!”贵州小当家食品有限公司经办人张女士激动地说。
这一变化源于高新区“企业之家”的设立,作为政务服务进园区的核心枢纽,“企业之家”整合了市场监管、住建、自然资源等8个涉企部门资源,推出“全程代办”“预约上门”“并联审批”等八大服务模式。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服务专员即启动跨部门联动,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
“签订承诺书后,边施工边补手续,项目开工提前了3个月!”正旭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澜难掩激动。该公司技改项目总投资3890万元,按照传统流程需办理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十余项手续,耗时至少3个月。
据了解,高新区通过“双容双承诺”机制,容缺受理关键材料,允许企业在承诺期限内补交,并与市政务服务中心签订双向承诺书,推动项目“承诺即开工”。目前,该机制已覆盖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民族文化旅游业、生态特色食品等领域,全区累计有6家企业签订了“双容双承诺”“承诺即开工”,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这效率真快!”4月8日早上,贵州兆科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汪芝海在微信群里为“企业之家”工作人员点赞。
贵州兆科能源有限公司是高新区招商引资的企业,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兆科(凯里)新能源电池生产线2条以及相关配套设施。4月7日,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需求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实时沟通,因客商在外地不便到场,工作人员全程创新实行“无纸化、零跑腿、不见面”的服务方式,仅用半天时间,就为企业办妥了营业执照和印章。
围绕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的目标,高新区突出抓好重点工业企业、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并为74家工业企业安排了27名企业服务专员,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专员们定期走访企业,收集诉求,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高效运营。
政务服务进园区改革绝非简单的窗口搬迁,而是深层次的机制重塑。高新区以“一件事一次办”为抓手,将工程立项、规划、施工等审批环节整合为“一链办理”,推出“联合验收”“多测合一”等创新模式。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流程再造。
据统计,高新区“企业之家”成立以来,共受理事项1323件,办结1323件,办结率100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高新区正以“营商”促“赢商”,改革的成效正加速释放。2024年,全区4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8.59%。
记者手记:
走进高新区,扑面而来的是政务服务的新气象。从“企业跑腿”到“专员代办”,从“材料围城”到“承诺即开工”,这场改革用机制创新打破了传统审批的局限,折射出政务服务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蜕变。改革的价值,最终要由发展来检验,8.59%的产值增速背后,不仅是营商环境优化释放的“乘数效应”,也是政府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更是“以营商赢商”的深层密码。(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通讯员 蒋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