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以作风转变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时间:2025-04-30 08:56:55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文化旅游是黔东南的比较优势。黔东南州以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文旅系统党员干部与时俱进改变工作理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服务旅游、改进工作上,以实实在在的好作风好服务好形象助力全州文旅产业加速发展。

  在黎平肇兴侗寨景区入口处,景区工作人员正在帮助游客搬运行李。“这两次来我们都有享受到行李服务,这对于客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服务,值得点赞。”导游赵敏说道。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肇兴侗寨景区组织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本职工作实际实效,立足“小场景、大服务”,把解决游客“行李负担”、提供“一站式服务”、丰富旅游服务供给等作为“真抓实干取信于民”的重要内容,组织青年党员流动服务队,深入一线受理游客、商户诉求,完善旅游服务,让游客和群众可感可及。


  “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每日深入景区街巷,开展环境提升、风貌管控、规范经营、规范停车劝导等工作,及时解决景区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商户、游客和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中共黔东南州肇兴侗寨景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徐跃玲说。

  同时,肇兴侗寨景区把学习教育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通过系列提质举措,肇兴侗寨景区游客接待人数,已由三月上旬的每天近500人,提升到现在的每天1800多人。


  在西江千户苗寨,身着传统服饰的苗族姑娘们列队而立,以“高山流水”最高敬酒礼,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酒很好喝,好甜,来到这里心里真的好开心,感觉特别亲切,民族一家亲,真是这样的。”吉林游客陈广兰说。

  西江景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把学习教育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景区环境卫生清扫活动,密切干群关系;并坚持问题导向,将非遗技艺、传统节庆、特色建筑等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旅游体验,有效解决游客反映的景区旅游业态单一问题。

  “我们进一步挖掘苗族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AI游西江、AI机器狗、飞览天下、西江幻地’等业态项目,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地展示和传播苗族文化,提升游客游览体验。”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曾艳红说道。


  “五一”假期来临,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积极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旅游服务提升、从业人员培训、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监督体系等短板,一体推进“学查改”,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在台江县台盘村,当地通过“党员先锋岗+网格服务”模式,将景区划分为3个红色网格,组织38名党员干部,按照“1名党员+2名志愿者”的方式组成服务小组,建立“10分钟响应”机制,有效破解治理力量分散、服务效能不足等难题。

  “我们紧扣学习教育要求,从游客最关心的‘小事’抓起,将‘小事’转变为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的苗乡服务,以严实作风锻造干部队伍,以文化魅力激活旅游经济,以优质服务推动台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登科说。

  作风的改进,最终体现在实干中。在镇远古城、雷山大塘、施秉云台山等景区景点,党员干部把解决实际问题与作风问题、眼前问题与长远问题结合起来,从游客和群众口中收集作风顽疾、关键环节堵点,驰而不息改作风、明举措,以创造性工作加强景区精深开发和内容拓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大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以群众和游客口碑检验学习教育促进工作实际实效。(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义环 吴鹏程)

  1. 上一篇:军民鱼水情更深 苗侗大地谱新篇——黔东南州首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 下一篇:全省第三!黔东南州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责任编辑:潘欣晨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