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如期而至,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连日来,我州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从雷公山麓到都柳江畔,从苗村侗寨到现代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潮正在黔东南大地蓬勃兴起。
黔东南拥有69.63%的森林覆盖率,空气、水、土壤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生态屏障日益稳固,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筑起了坚实防线。近年来,我州牢记嘱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我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让“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在锦屏县,铁皮石斛种植让石山变“金山”;在台江县,生态养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黎平县,万亩茶园成为游客打卡胜地……苗乡侗寨的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新能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
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州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碳汇交易试点。推动生态保护法治化、制度化。并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将生态理念融入村规民约,培育全民环保意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让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我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栖息着万千珍稀物种,雷山臭蛙、魏氏纤树蛙等新物种的陆续发现更彰显其独特生态价值。近年来,雷公山保护区管理局通过构建“人工巡护+科技监测+专业救护”三位一体保护体系,为野生动植物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山河蝶变,彰显着“两山”理念的思想伟力!以生态之美助推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如今的黔东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感持续提升;企业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相继涌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州将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更多人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黔东南力量,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