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党支部书记的吴邦文,从县城企业老总到乡村振兴“领头雁”,一场跨越身份的选择,让宰拱村这片侗乡沃土焕发新生。四年间,曾经集体经济空白的村寨,不仅实现年增收二十万余元,更获评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等多项荣誉,村容村貌与群众生活水平同步跃升。
2021年,在外创业打拼十余年、拥有成熟家具企业的负责人,毅然放下红火生意,带着“让家乡富起来”的初心回到宰拱村。面对村寨发展困境,他首先瞄准生态资源转化,全力推进国储林项目落地。通过挨家挨户宣讲政策、实地踏勘山林界线、反复沟通群众诉求,当年8月便将摆吉林场500余亩山林成功纳入县国储林规划,直接为村民创收近百万元,更盘活600余亩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铺就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他牵头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返租倒包”激活土地潜力,两年内新增茶叶基地300亩,使全村茶园总面积达近600亩,覆盖200余户农户,年创收约百万元,让侗乡茶园成为群众的“致富园”。同时,他组织村“两委”与帮扶干部常态化走访脱贫户及困难群众,精准推送就业信息、跨省务工交通补贴、产业奖补等政策红利。针对村里特殊困难家庭,主动上门协助办理低保申请,让7人每月稳定享受1000余元低保补助,用暖心服务筑牢民生底线。

民生改善无小事,基础设施是关键。他积极奔走争取项目资金,建成标准化停车场1个、公共厕所1座,修建灌溉拦河坝1座及2300米引水渠,累计争取建设资金40万元,解决了群众出行、灌溉等急难愁盼问题。此外,协助76名村民申报跨省务工补贴约5万元,推动52户农户获得产业奖补资金近20万元,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
如今的宰拱村,茶园青翠连绵,道路干净整洁,群众增收有门路、生活有保障。这位“返乡支书”用实干担当,让侗寨从“空壳村”变身“示范村”,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图景。(姚进忠 陆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