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相关要求,经各市(州)文明办、省文明委成员单位严格把关、层层推荐,省精神文明办组织专家公正评审,拟推送13人候选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5月29日至6月2日
联系电话:0851-85891785
助人为乐
韦厚珍
韦厚珍:乡村振兴“新能人”带领群众绣出幸福生活
韦厚珍,女,1979年6月生,布依族,中共党员,贵州媚娑霓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韦厚珍从小就跟着奶奶和妈妈学织布与蜡染,是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传承人。2014年5月,她用国家民族文化扶贫资金50万元,注册创办六枝特区合怡兴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传、帮、带”,以技艺入股分红、技艺培训促就业等,带动当地妇女就业,周边456户900余人增收。2019年,韦厚珍将合作社改制成公司,延伸研发民族服饰、刺绣、蜡染、小工艺品等。她先后两次赴东华大学参加非遗研修班,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将所学所得无偿分享给当地绣娘,帮助她们提升思维,不断丰富产品样态,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周边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她依托“锦绣计划”,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带富能力强的创业女性,解决了40人固定就业,带动800余人灵活就业,创造700余万元产值,培训1000余人从事刺绣工作,为她们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有的绣娘返乡后自主开店经营,每年有20余万元的销售额。(六盘水市推荐)
莫壮权
莫壮权:免费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文化生活“加油站”
莫壮权,男,布依族,1977年10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甲良镇尧并村村民。
8岁时,莫壮权因患重病,双下肢失去知觉,家庭贫困,无钱及时治疗,病情加剧,被迫辍学。怀揣读书的梦想,他开始自学,每天通过广播收听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向同学借来课本自学了中小学和高中的全部课程。随着知识不断增长,他深知造成乡亲们贫困的最大根源是缺乏文化知识,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1988年,他自办农村广播站,每天为群众准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和其他节目。1992年,他开办家庭文化站,免费为群众提供书籍、报纸。31年来,他将自营小卖部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书籍采购中,以农技、科普、法律、文学、历史、儿童读物及各类报纸杂志为主。截至目前,免费农家书屋储书已达8000余册。(黔南州推荐)
杨正林
杨正林:38载植树造林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杨正林,男,布依族,1967年3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村民。
1985年,18岁的杨正林承包了村子周边公路沿线植树造林项目,通过反复尝试和艰苦劳动,他两年内完成了300多亩开荒种树任务,杉树成活率和长势喜人。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和村民商议采取村民出荒山、由他种树并管护,待树木成材后,按双方四六分成获利的方式营收。他还鼓励村民拓荒造林,免费赠送500余万株树苗,带动周边6个村1500余户村民拓荒造林4万余亩,发展林下药材种植1000余亩。38年来,杨正林以承包荒山、与村民联营等方式种下6500多亩杉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让一座座陡峭的荒石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黔西南州推荐)
见义勇为
严邦英
严邦英:年近七旬老人晨练途中勇救落水男子
严邦英,女,1955年10月生,贵州省安顺市经开区春雷社区居民。
2022年8月29日上午8点20分左右,严邦英像往常一样早起晨练,经过宋旗镇三合水库附近时,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她立即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到达事发地,看到一名男子掉入水库中,正在水里挣扎,水即将没过他的头顶。“救人刻不容缓!”她来不及脱下衣物,毅然跳入水中,使出全身力气奋力向落水男子游去。游到男子身边,她抓紧男子胳膊,托着他的头,往岸边游。在周围群众的协助下,落水男子被成功救上岸。(安顺市推荐)
赵 勤
赵勤:村干部义无反顾跳入湍急河流救起父子2人
赵勤,男,彝族,1989年8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迤那镇中海村村委会副主任。
2022年5月5日,赵勤正在对辖区内河坝、山塘、水库区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突然,他听到有人呼喊救命,发现一辆载有3人的三轮车坠入河坝。由于连续一个多月强降雨,河坝水位急剧上涨,车上一名孩子跌入水中,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挣扎,但水流湍急,瘦小的他缓缓下沉。赵勤一个猛子扎入洪水中,奋力将孩子救起送上岸。此时,三轮车已被冲到堤坝中间,车身被汹涌的洪水冲击即将侧翻,车上剩余两人危在旦夕。赵勤顾不上喘气,第二次跳入水中实施救援。在闻讯赶来的群众协助下,赵勤将落水的父亲救上岸。另一名孩子则被群众成功救起,转移到河岸上。在他们共同努力下,落水父子3人平安得救。(毕节市推荐)
诚实守信
胡光明
胡光明:一句承诺守护白鹭45年
胡光明,男,1948年1月生,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村民。
深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胡光明从小就喜欢白鹭,经常跟随长辈到田里挖蚯蚓、钓鱼虾,投喂家门口的白鹭。1978年,父亲临终前叮嘱胡光明“要爱鸟护鸟,一代一代传下去。”胡光明与妻子当即写下保证书,承诺不赶走白鹭,不砍伐损坏森林。45年来,胡光明坚守对父亲的承诺,每天巡山投食、观察鸟类栖息情况,坚持植树造林20亩,在树木半腰处架设安全网,防止幼鹭跌落受到伤害,树林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鹭林”,吸引了周边村民和游客。环境变美,白鹭长栖,更坚定了胡光明爱鸟护鸟的信念。为了让白鹭的生活不受打扰,他在“鹭林”外围修建简易观景台,长期对周边村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自爷爷那一辈算起,胡光明一家保护白鹭已坚持80余年,他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家训,谆谆嘱托给子女和孙子,希望他们传递好爱鸟护鸟的“接力棒”。(遵义市推荐)
敬业奉献
袁 平
袁平:扎根一线30年服务人才筑巢引凤
袁平,女,仡佬族,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人才安居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
自199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袁平扎根一线,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人才住房建设及人才服务工作上,让越来越多的“贵漂”成为“贵定”。2015年,贵阳市建设首批新微公租房试点项目,袁平抢抓政策机遇,围绕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带领队伍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2016年4月,贵阳市首个新微公租房项目“赛嶺公寓”建成投用。创新人才住房建设模式,采用“以资配建”方式采购保租房项目。着力推动人才租房补贴项目上线,让人才真正享受到租房补贴优惠,降低租房成本。同时,她还聚焦人才生活、成长、就业需求,做好个性化服务,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站点,为人才提供租金补贴申领、就业指导、创业孵化、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政策服务,免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交流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贵阳市、省国资委推荐)
孔 霞
孔霞:红军后代坚守初心 宣讲红色精神30年
孔霞,女,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文体旅游局一级主任科员。
孔霞的爷爷是一名老红军,她从小就经常聆听爷爷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以及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孔霞,她立志长大后要传播红色文化。1993年,孔霞成为遵义市首位国家中级导游员。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孔霞多次拜访红色文化专家、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到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学习了解历史,精心研究宣讲方法,将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宣讲方式、技巧,更好服务受众人群。她与时俱进,通过“行走中的党课”“送讲+点单”“理论授课+现场观摩”“云上”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15年,孔霞义务为学生讲解红色文化,到学校开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陆续培养出5000余名学生讲解员。30年来,她作宣讲近1000余场,受众达1万余人次。(遵义市推荐)
欧 锦
欧锦:讲好“三线”故事传承“三线”精神
欧锦,女,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讲解员。
2015年,欧锦放弃待遇优异的工作岗位,辗转千里来到六盘水,成为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一名讲解员。为了讲好“三线”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三线精神”,她苦练基本功,熟记“三线”历史。利用工作之余,拜访老“三线”建设者,倾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把这些故事与讲解深度融合,总结出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讲解法”。7年来,她共接待参观团体1000余场次。她还深入学校、工厂、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义务宣讲百余场,累计服务时长8800小时。她利用寒暑假开办公益课程“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对130名孩子进行培训,带领他们开展讲解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欧锦荣被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优秀红色讲解员。(六盘水市推荐)
顾 亚
顾亚:音乐筑梦 为山区孩子点亮人生之光
顾亚,男,1987年1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教师。
2014年8月,顾亚通过国家特岗计划考入六盘水市海嘎小学任教。海嘎小学位于海拔约2400米、自然环境艰苦的海嘎村,是村里唯一的学校,被称为“云上学校”。顾亚克服生活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由于师资缺乏,他不仅担任一至六年级音乐教师,还肩负其他学科教学任务。教学中,他看到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好奇,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还单独开办了乐器课堂,发动身边朋友和爱心人士捐赠各类乐器,帮助学生们拓宽了兴趣爱好,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还根据学生特长组建4支乐队,鼓励他们走上舞台,展现自我。8年的倾情付出,顾亚为海嘎的孩子们播下一粒粒音乐的“种子”,带领他们走出大山,实现梦想。顾亚被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六盘水市推荐)
龙光秀
龙光秀:好村医“随叫随到”10余载甘做乡亲健康守护人
龙光秀,女,苗族,1979年7月生,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青龙村卫生室医生。
自2012年5月以来,龙光秀在舟溪镇青龙村为村民开展卫生健康服务。她苦练基本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学习基本理论,不厌其烦练习基本操作,在接诊中不断提高基本技能、医疗水平。用“热心、耐心、细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人,为了保障村民就诊及时,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每天走村串户,为慢性疾病患者随访血压、血糖,进行体检,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健康生活、饮食、运动等;对活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村民的认可,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保护神”。11年来,龙光秀共接诊病人2万余人次,却从没有收取村民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不少诊疗费。(黔东南州推荐)
孝老爱亲
刘建群、蔡涛
蔡涛、刘建群:好夫妻抚养脑瘫弃婴13年
蔡涛,男,1953年5月生,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税务局退休干部;刘建群,女,1962年9月生,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雍熙街道农贸社区居民。二人系夫妻关系。
2009年10月6日清晨,蔡涛一如既往早起晨练,当他跑步到十二弯古道入口30米处,一个包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靠近一看是包裹着婴儿的襁褓,呼喊四周无人应答后,抱起婴儿赶往派出所。因当时正值国庆假期,值班民警询问相关情况,作了笔录,经协调暂由蔡涛帮助照看。经过三个月找寻,没有人前来认领婴儿,蔡涛和妻子刘建群商量一致决定并取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收养这个弃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夫妻俩发现孩子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智力低下,精神萎靡不振。为了弄清原因,他们带着孩子踏上了艰辛的求医之路,辗转多地医院,最终孩子确诊为窒息性脑瘫痪,语言中枢、运动中枢受损。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帮助孩子治疗,蔡涛毅然申请提前退休。14年来,他们尽心呵护,精心陪伴。在他们细致地照料下,经过持续治疗,孩子能勉强在平坦地面移步。由于病情特殊,高额治疗费用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但夫妻二人始终没有放弃孩子,他们默默坚持,相互鼓励,共度难关,无怨无悔。(毕节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