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望所归的时代倡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时代意义系列评论之一
时间:2024-06-15 11:01:15    来源:新华社    

  近日,第78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并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在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当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推动世界聚焦文明对话议题,促进不同文明间增进交流、和睦相处,可谓正逢其时、众望所归。

  4月1日,观众参观凡尔赛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像瓷版画。当日,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在北京故宫文华殿举行,展出大约200件文物精品。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环顾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随着地缘政治矛盾升温,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共存面临多重挑战。找到文明和谐共处之道,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2023年3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呼应。此次联大关于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充分体现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联大决议强调,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这些理念都与中国主张相呼应。

  联大决议通过后,14个国家参加决议核心小组,83个国家参加联署,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共识。叙利亚政治问题专家马希尔·伊赫桑认为,联大通过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体现出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不断落地生根,转化成更多服务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

  4月15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国际研讨会”上,中外嘉宾参加“丝绸之路:人类文化交流的璀璨乐章”分组讨论。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如何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文明进步,事关世界和平发展。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唯有平等包容的文明对话交流才能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中方倡议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就是要充分发挥文明对话对于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团结合作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决议的通过体现出各方在尊重文明多样性方面存在重要共识,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需要各国同舟共济、通力合作,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共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寻找化解之道。为此,各方应根据联大决议规定,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愿景。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共同挑战,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携手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1. 上一篇: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世界瞩望中国以对话推动文明和谐共生
  2. 下一篇:知行合一的大国担当——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时代意义系列评论之二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