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黔东南 | “全国最美家庭”赵华甫家庭:小家传大爱 彰显最美“家”力量
时间:2025-01-06 10:27:44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是一份小爱;如果把这份爱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则成就了一份大爱。

  麻江县金竹街道六堡村是一个畲族聚居的山村,也是目前畲族文化保存最好的村寨之一。这里是赵华甫的家乡,也是他36年乡村教育事业的起点。


  赵华甫是麻江县隆昌小学的党支部副书记,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2023年赵华甫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他的家庭,一个温馨的小世界,用书香和爱心滋润着下一代的成长,彰显了最美“家”力量。

  “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赵华甫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

  1989年,六堡创建了贵州省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女子学校——六堡畲族女子学校,免费让畲族女童入学。1992年,赵华甫正式来到六堡畲族女子学校教书。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赵华甫到县里参加培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认识了畲族女孩王莉。相似的经历、同样的梦想,让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他们成了相守一生的伴侣,也成了乡村教育事业上的搭档,两人全身心投入到女童教育事业中。


  为让畲族女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赵华甫费尽心思。他一边拉上妻子王莉给女童的家长做思想工作,一边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办学模式。学校除了上好国家规定的文化课外,还把畲族文化引进课堂,在低年级开展畲汉“双语言”辅助教学。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传授畲族粑槽舞、芦笙舞、刺绣、歌谣等畲族文化精华,吸引畲族女童入学。

  2012年,六堡村女子学校撤销,并入到隆昌小学,此后,赵华甫的学生越来越多,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畲族女童入学率也从最初的23%达到了100%,培养出100多名女大学生。赵华甫夫妻宛如畲族山区里明亮的烛光,用知识与爱心照亮乡村孩子们前行的方向,用坚守和奉献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华章。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还能带动整个乡村的文明风尚。在当地群众看来,赵华甫家庭不仅有无私奉献的大爱,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小家庭,是值得学习、称赞的“最美家庭”榜样。

  赵华甫把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岳母接到县城居住,便于照顾两位老人。他的弟弟、妹妹因常年外出务工,其子女成了留守未成年人。在与妻子王莉商量后,他们没有犹豫,坚持把留守的侄子、侄女们接到县城的家里来住,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在成长中体会到家庭温暖和快乐。在赵华甫夫妻俩十多年的精心教育下,侄子、侄女们与女儿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希望他们的成长路上能够感受到爱,也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如今,心愿都在一点点实现,夫妻俩既欣慰又骄傲,并承诺会一直携手坚持做下去。

  近年来,赵华甫个人也先后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省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不忘初心,结合实际,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村寨,积极用畲汉“双语言”向当地畲族同胞传递党的好声音,增强了他们听党话、感党恩、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带动大家积极投身于六堡村乡村振兴中。(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图片由黔东南州妇联提供)

  1. 上一篇:文明黔东南 | 凯里:一城文明风 满目幸福景
  2. 下一篇:文明黔东南 | 镇远: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潘欣晨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