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树乡村文明新风 提基层治理效能
时间:2024-06-11 12:22:54    来源:黔东南日报    

  近年来,施秉县紧紧围绕“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总体思路,以培育文明新风为切入点,以建章立制、示范引领、立体宣教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并转化精神文明建设潜在优势,全力将其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建章立制,强化制度“正民风”。各乡镇与相关单位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入村寨摸底,梳理落后陋习、不良风气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院坝协商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深入推广农村“合约食堂”治理模式,明确承办酒席的种类、标准、规模和申报流程,实行“四控四减”,做到执行有标准、处罚有依据、行动有力度。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的76个村(社区)“一约四会”制度已完善上墙,制定了《施秉县文明新风倡导性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建成14个合约食堂。

  示范引领,树起追赶“新标杆”。探索“选典型、树榜样”激励机制,挖掘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号召群众通过家庭会、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晒家风亮家训展家貌,层层推选、层层评议,树立文明好榜样、新标杆。同时,通过集中表彰、制作短视频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道德建设教化引导作用,让良好家风与文明新风同频共振,形成人人争做文明新风倡导者、竞相争创“文明人”的浓厚氛围。2024年以来,全县荣获县级以上“好爸爸”“好妈妈”“书香润德”等称号的家庭、个人共计30余人(户)。

  立体宣教,推动新风“润人心”。利用节假日、赶集日、院坝会、坝坝会等多渠道、多形式、多时间段开展文明新风进家庭、进村寨、进社区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不良习俗危害、文明新风倡导标准,让群众“明事理”“讲文明”,自觉自愿移风易俗。同时,不断梳理实践中的困点、难点,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探索打造出塘头村积分“123”工作法、白垛村“院坝协商”、高碑村“3+2”议事协商等经验做法,并取得良好成效。其中,白垛乡白垛村“院坝协商”更是得到人民政协网、新华网、央广网等多家中央新闻单位的关注和采访报道,成为移风易俗和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和典范。(郑旭 陈国孟)

  1. 上一篇:黄平县旧州镇:“三步走”引领文明新风
  2. 下一篇:锦屏县三江镇:弘扬优良家风家教 推动乡风文明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