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石洞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和美乡村美如画
时间:2023-08-09 09:32:30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一草一木皆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

  走进天柱县石洞镇,干净整洁的村道向田野深处延伸,一座座民房在绿树鲜花掩映下整齐划一,一尘不染的庭院令人心旷神怡、群众一张张笑脸满面春风……

  今年来,石洞镇坚持党建引领作用,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以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为主要内容,以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突出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强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乡村悄然发生美丽蝶变、“颜值”不断升级。

红色引擎,示范带动

  在石洞镇东岭村,伴随着清晨一缕阳光,该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公益性岗位等在公路主干道两侧进行覆土整边、翻土清草,种植波斯菊、七彩格桑花、金盏菊等成活率高、花期长、多年生、适宜本地气候的花卉。

  “在以前,公路路肩、边坡杂草丛生,部分草木繁茂生长,不仅影响公路环境美观,而且威胁车辆通行安全。如今,道路两侧杂草不仅得到了修整,还种上了花卉,道路视野宽敞了,更美了”。东岭村村民杨世模向笔者说。

  “今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和党员‘领头雁’作用,每周一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一次全民清洁日活动,同时,我们村“两委”、党员干部做表率,在自家房前屋后开展美化行动,用自身引导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东岭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杨深彬说。

  这只是石洞镇在推进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中,示范带动,样点打造的一个缩影。

  在创建工作中,石洞镇坚持按照“红色引擎、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点、线、面”示范创建,以点带面、连线成面,开展和美城乡“示范村寨”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评选出示范村1个、示范寨1个、星级文明户30户,以槐寨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打造“庭院美化”示范户21户,房屋立面样板改造60户。

乡贤聚力,协同发展

  在石洞集镇广场,吴国雄、刘光辉等8位石洞籍侗家艺术大师在烈日下开展文明乡风艺术院景创作,经过两天的工作,18面200余平的白墙焕发新颜,一幅幅蕴含着侗族浓郁风情画卷上演绎着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普法宣传等主题内容,展现了石洞镇秀丽的山、碧绿的水、火热的情,绘成了“一幅一主体,一墙一文化”的石洞独特文化院景。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啊。”石洞镇汉寨村村民罗国槐看着那一幅幅展现新生活的“彩墙”笑着说。

  “受到家乡党委政府的邀请,能够参与到家乡乡村振兴的建设,打造和美宜居的美丽石洞,我觉得十分的荣幸,只要家乡建设有需要,我们都会全力以赴的支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吴国雄老师说。

  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充分发挥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借助乡贤力量厚植乡土文化,通过整合统一战线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乡贤人才参与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工作。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作用,打造了一支在党领导下,反哺桑梓、泽被乡里、乐善好施的乡贤队伍,为推进石洞镇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今年以来,乡贤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14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调查研究2次,形成调研报告3篇,提出参考意见建议21条,成为推动全镇和美城乡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常态机制,长效管护

  新修订的《槐寨村村规民约规定》第五条规定,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搞好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柴草、垃圾,并保持整洁……严禁焚烧垃圾,所有垃圾应当分类运至村垃圾收集点。

  “我们重新修行《村规民约》,目的是要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进一步促进我们的观念转变,加强社会管理,树立文明村风……”槐寨村支部书记、主任龙烽在院坝会上向村民宣传。

  “村规民约是关系咱们基层群众最基本的利益,村规民约制定好了,让咱们的乡村有好的风气,为咱们的子孙后代传承好的习惯,让我们的村寨变的越来越好。”村民吴述栋说。

  槐寨村作为石洞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同时还是县级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下辖8个自然寨2419人口,修订《村规民约》成为加强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秩序、传播社会公共道德、构建和谐乡村重要的规章制度。

  像槐寨村这样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的办法规范村民行为,是解决基层遇到的各种矛盾难题,实现基层治理的好方式。目前,该镇11个行政村全都修订完善好,并积极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会长都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理事会成员也主要由村里党员干部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他们带头执行村规民约,给村民作表率。

  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不能做,什么事儿要提倡,什么事儿要改变,这些写到村规民约里的约法三章,制定者是村民,约束的是村民自己,目的也是为了让住在同一个乡村里的村民们能够生活得更好。(王胜烜)

  1. 上一篇:锦屏公安“五坚持”坚决打好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这场民生仗
  2. 下一篇:黎平县:“鼓楼巡回法庭”普法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