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彩无毒,非遗潮生。为创新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宣传紧密结合,借助贵州“村T”这一现象级文化热点平台,打造一场具有深刻教育意义、浓郁地方特色和强大传播效应的禁毒文化盛宴。8月1日,由民盟贵州省委、贵州省禁毒办、贵州省戒毒管理局主办的 “非遗传承 禁毒同行”——禁毒宣传进贵州“村T”活动,在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隆重举行,吸引了数百名群众踊跃参与。
知识科普润心田,筑牢拒毒防火墙。“我们要时刻牢记,对任何来源不明(尤其是网络购买、陌生人赠送)、包装奇特、名称怪异 的‘食品’‘饮料’‘烟油’‘药品’都要高度警惕! 不要被它们无害的外表所欺骗。”活动现场设立禁毒知识咨询台,由禁毒宣传民警、禁毒专干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苗汉”双语现场答疑解惑、摆放禁毒仿真毒品模型、禁毒知识展板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详细讲解毒品种类、成瘾机制、危害后果及国家禁毒法律法规。特别提醒广大群众,要正确看待这些药品的双重属性,避免让“药品”变成“毒品”。在使用药品时务必遵循医嘱,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切勿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同时,工作人员借助戒毒体感仪等专业工具,邀请群众模拟体验毒瘾发作后肌肉麻痹的情形,让他们亲身感受毒品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识毒、防毒和拒毒意识和能力,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禁毒法治宣传活动,树立健康人生的生活理念,筑牢了绿色无毒的思想防线。
巧手匠心绘无毒,非遗漆扇传新意。将一把把印有禁毒主题的扇子从染缸里提起的那一刻,引来阵阵惊叹。大学生志愿者带领群众现场体验制作,协助调漆,通过晕染、渐变等技法渲染背景色彩,将禁毒教育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通过沉浸式手作体验激发现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热情。当将有“禁毒”字样的扇面浸入水中,以漆为笔、以水作画、以扇为媒,使禁毒理念与缤纷色彩互相交融,绘制出一面面各具风韵的禁毒漆扇。参与者完成的漆扇,既是实用的夏日用品,也成为流动的禁毒宣传“小工具”,引导了广大群众借艺术创作深化拒毒意识,在传统技艺中感悟“以手抵毒、以心护净”的信念。现场群众纷纷表示,在体验非遗文化的同时提高了禁毒意识和能力,今后会积极呼吁身边的人一起对毒品说 “不” 。
银铃摇响拒毒令,非遗T台秀新风。贵州省杂技团带来杂技表演——《绣影叠翠绕黔村》,“黔村”紧扣村T舞台背景,传递民族服饰与技巧动作的交融之美,吸引观众眼球,震撼开场。活动高潮也在万众瞩目中惊艳亮相,当地妇女、青少年、志愿者和民间艺人化身禁毒宣传模特,身着各自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手举禁毒非遗作品,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与悠扬的婉转旋律,自信从容地行走在充满乡土气息的“村T”舞台上。互动问答环节同样精彩,主持人提问禁毒问题,涵盖了毒品的识别、禁毒历史、毒品危害等多个方面,观众们凭借学到的禁毒知识踊跃举手,答对的获得小礼品,在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禁毒知识的理解。当《少年》禁毒版歌曲演唱时,各禁毒宣传模特纷纷登台走秀返场。台下工作人员(禁毒专干、先锋笃行志愿者、春晖社志愿者)给现场观众随机赠送小礼品。以独特的表达形式传递“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的生活理念,营造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为活动画上温暖且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句号。
这场视觉盛宴不仅展现了贵州民族服饰的无尽风华,更以最鲜活、最具冲击力的方式宣告了“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全民共识,赢得台下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禁毒宣传的刻板模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体验、精准实用的知识科普与震撼人心的艺术展演,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禁毒理念的有效渗透与深度传播。不仅点燃了当地群众守护非遗、守护家园的热情,更在苗岭侗乡的沃土上,织就了一张以文化自信为经、以全民参与为纬的坚实禁毒防护网。(杨家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