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民法典》之光闪耀“非遗盛宴”
时间:2025-09-24 09:50:12    来源:丹寨文明网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上,银饰叮当,彩裙翩跹,8大支苗族同胞的传统服饰方阵打头,46支非遗方阵沿街铺开,宛如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

  文际品 摄

  在这幅热闹的非遗文化画卷中,丹寨县司法局普法干部的身影格外亮眼,他们手举红色巨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主题展牌,向群众递出普法折页,“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蓝色标牌与苗族银饰的银光、百褶裙的亮色相映成趣,让法治宣传沿着非遗盛宴的热潮自然流淌。

  潘红霞 摄

  展牌上的二维码藏着“法治便利”:扫码关注丹寨县司法局公众号,既能快速了解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法律,还能预约苗语法律服务或联系寨老调解专员。“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远得很!”身着苗族盛装的王大爷接过折页,指着“邻里纠纷调解”案例反复划动,笑着晃了晃手机,“今天跟着巡游队伍走一圈,扫个码、看个案例,下次邻居再为宅基地吵,我就知道该找哪条规定说理了!”

  康绍起 摄

  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接受习惯,普法人员不仅用苗语方言通俗讲解,更擅长结合“寨老调解”的传统智慧:讲“物权保护”时,既念得清法律条文原文,也会聊起“寨里老乡砍树被罚、护林得补贴”的身边事,用“砍树不如护树致富”的实在话拆解法条;谈“遗产继承”时,会以“家族分田地”的场景为引子,让法治理念伴着乡音悄悄浸润人心。

  王玲龙 摄

  巡游队伍沿着街道缓缓前行,法治标牌伴随各方阵行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同特色的文化队伍与法治宣传元素同步流动,时而有群众驻足咨询,时而传来普法人员的耐心讲解,围观群众跟着展牌上的法律要点热烈讨论,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法治精神的时代内涵,在这场连贯的巡游中自然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王玲龙 摄

  据统计,此次巡游发放普法折页、法治水杯、法治围裙等普法用品900余份。丹寨用这场盛装巡游证明,非遗不仅是指尖的技艺、身上的盛装,更能成为法治传播的“活媒介”。当文化根脉与法治种子共同生长,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与文化传承,便有了更生动的时代注脚。

  1. 上一篇:黎平县地坪镇:“三语”宣讲 让网络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2. 下一篇:凯里市清水江社区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桥头巷路段“焕”新颜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