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寨县兴仁镇坚持以党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浪费,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办酒负担重、彩礼攀比成风等突出问题,创新推行“红白三条”公约治理模式,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同步深化“院坝协商”机制、落实“三个前置”保障,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力。
建强组织堡垒,把准治理“方向盘”。镇党委将红白事治理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攻坚提质行动”重点任务,构建“镇党委统筹、村党组织主抓、理事会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在全镇22个行政村全面优化红白理事会结构,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会长,吸纳村“两委”成员、老党员、乡贤代表、寨老骨干等300余人加入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形成“书记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为确保公约贴合民意,镇党委组织各村依托“院坝协商”机制,通过村民大会、片区议事会等形式召开议事会议22场次(参会党员群众代表人数800余人),覆盖群众120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余条。重点围绕彩礼标准、酒席规模、返乡人员参与范围等热点问题深入讨论,将“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话”,最终形成通俗易懂的“红白三条”公约:红事倡导彩礼不超过7万元、酒席规模提倡控制在30桌以内、取消低俗表演,明确接亲车辆不超过10辆、二婚不办酒、街坊随礼不超过100元;白事提倡停灵不超过3天、不请商业乐队,明确治丧仅限三代血亲或邻居返乡帮忙、禁放烟花;通用条款明确禁止巧立名目办酒席、杜绝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立碑、满月等事宜提倡不办。

突出书记带头,激活示范“源动力”。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理事会会长,全面承担红白事“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评议”职责,成为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镇党委建立“书记履职清单”制度,要求会长提前介入红白事筹备,上门为群众算清“经济账、精力账、人情账、安全账”,尤其针对外出务工返乡群众,耐心讲解简化流程的好处,通过典型案例引导转变观念。今年以来,全镇村党组织书记累计主动介入红白事办理86起,成功劝阻大操大办行为23起。翻仰村村民陈某母亲去世后,会长主动对接丧事办理,引导其按照“白三条”简化流程,仅邀请三代血亲返乡,取消商业乐队和烟花燃放,整个葬礼节省开支2.8万元,为周边村民树立了节俭榜样。
强化党员担当,筑牢落实“主阵地”。镇党委推行移风易俗“三个带头”行动,将287名农村党员编入红白事治理网格,按“1名党员联系10-15户群众”的“党员联户”机制,明确党员带头开展文明新风宣传、带头组织破除陋习主题党日、带头作出简办承诺,把“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累计发放倡议书8000余份,利用“大喇叭+微信群+道德讲堂”开展宣传620余次,覆盖群众1.2万余人,实现政策知晓率全覆盖。同时,建立“积分制+红白理事”联动机制,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评议小组,将红白事办理情况纳入“十星级文明户”考评,制定10条正面标准(如践行“红白三条”、带动他人简办等)和10条负面清单(如大操大办、违规收礼等),进行量化评分。对践行“红白三条”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对违规操办的党员严肃处理,进行约谈提醒,形成有力震慑。此外,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在“破除陋习立新规,移风易俗我做起”承诺墙签字,带动1800余户群众主动承诺践行文明新风。

健全保障机制,夯实治理“压舱石”。为确保“红白三条”落地见效,镇党委创新落实“三个前置”保障措施。一是制度前置,筑牢基础。指导各村通过“院坝协商”“线上征求意见”等方式细化“红白三条”实施细则,明确操办标准、责任分工和监督流程,让制度“接地气、可执行”,如排佐村通过协商明确“破除内亲以猪牛为贺礼的攀比习俗”,岩英片区制定《岩英片区“红三条”“白三条”规定》。二是报备与协商前置,全程规范。要求村民操办红白事前向理事会口头报备,说明事由、时间、规模;理事会牵头组织事主、内外总管、亲属代表开展协商,红事重点明确桌数、菜品标准、随礼金额,白事聚焦操办天数、芦笙队伍数量、祭品规格,同步向亲属宣传规定,提前化解分歧。三是监督与示范并行,强化执行。理事会安排专人全程跟踪监督酒席操办,对违反规定的来客(如携带烟花、超标芦笙队)拒绝接待;党员干部带头践行规定,今年以来,全镇党员干部操办红白事12起,均严格按照“红白三条”执行,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彰显治理成效,绘就文明“新图景”。“红白三条”实施以来,兴仁镇移风易俗成效显著,尤其在岩英片区,7-8月仅2起白事就减少芦笙队10支、祭猪7头、烟花20箱及大量礼品,户均节约开支2.6万元以上,累计涌现出“零彩礼”结婚、丧事简办等文明案例37起,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良好风尚。同时,党建引领下的红白事治理更带动了基层治理整体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如今,“省心省钱省力”成为村民对红白事办理的普遍评价,文明新风正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下一步,兴仁镇将持续依托“院坝协商”机制,在全镇深化“红白三条”,扩大移风易俗成果覆盖面,以“加减结合”理念(做“减法”减负担、去浪费,做“加法”融传统、促长效)推动治理长效化,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