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为非遗保护传承“添翼”—— 记黔东南州“最美科技工作者”邓世权
时间:2024-06-06 14:15:30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传统文化正在火热复兴。这让数字工作者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使命,持续深耕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的碰撞和融合。

  “黔东南非遗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目前我州的大部分非遗企业都有非遗数字化的想法,但是他们没有技术去支撑这样一个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现在,我用我的专业能力带领我的团队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为黔东南非遗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出一份力。”贵州苗绣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凯里学院大数据工程学院副教授、州科技特岗人才邓世权向记者介绍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将之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作为《黔东南州“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主要成员,邓世权在一次次的调研中,接触到了我州非遗相关的内容,通过与相关部门、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的不断深入交流,让他了解了相关企业的所需以及发展中的困难,也坚定了他要到一线去干实事的决心。

  2022年10月,邓世权被选派成为贵州省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科技特岗工作者后,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生产流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宣传渠道单一,信息化、数字化以及自媒体运营人才极其匮乏,数字化意识淡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非物质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邓世权说,他的想法与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理念志同道合,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帮助企业克服以上困难,邓世权带领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帮助企业构建ERP系统、CRM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苗绣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企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审视自身业务流程,优化和改进企业运营流程,大幅提高企业数据处理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更好掌握市场需求。通过组建电子商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在线服务,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培养员工数字化素养和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过程。通过提升企业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商业模式等手段,为企业提质增效、排忧解难,非物质文化企业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技为经济服务,促进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同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经过邓世权团队近两年的努力,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起色和成效,企业文化与精神也有了很大提升,寻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

  “我们正在做的黔东南州大非遗平台,是由贵州苗绣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工诚云网数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设的,目前平台基本架构已经搭建好了。”邓世权告诉记者,黔东南州大非遗平台将会建立非遗数字档案、解码文化符号、分析传统技艺、文创设计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以数字化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发挥带动作用、服务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将进一步充分整合黔东南州的研究机构、IT企业、非遗企业资源,推动黔东南大非遗平台建设。

  “做服务是需要长期坚持,且不求回报的。我和我的团队会一直努力做下去的。”邓世权说。

  在数字技术守护非遗的道路上,邓世权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创新向前,为我州非遗保护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记者 康莉)

  1. 上一篇:周泽雅:弹奏一首奋发向上的爱心之歌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