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孟彦镇:院坝协商小平台 基层治理大作为
时间:2025-07-24 09:28:12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在孟彦镇的议事长廊、农家院坝,几张木凳围成一圈,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围绕村庄发展难题“打开天窗说亮话”。这种充满烟火气的“院坝协商”模式,已成为撬动孟彦镇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支点。通过党委主导、政协搭台、多元参与、成果落地的闭环机制,孟彦镇走出了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善治新路。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织密协商网络。孟彦镇坚持党建引领,建立“镇政协联络组—村协商委员会—村级议事点”三级网络,由政协委员收集协商议题、镇党委统筹议题筛选、镇政协联络组召集实施,联系村领导、村支书、驻村工作队队长协同,议事相关部门、老党员、群众代表、产业带头人等多元主体参与,实现11个行政村协商平台全覆盖,年均开展院坝协商5次。

  建立“三色督办”制度,强化成果落实。推行“议题收集—分类交办—三色督办—群众评议”机制,通过走访调研、村级信箱、群众提交等方式收集议题25条,分类形成项目清单,建立“三色督办单”制度,红色事项由镇党委督办,黄色事项由政协督导,绿色事项由村级落实,协商成果在村务公开栏“晒单”,截至目前,孟彦镇推动解决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梗阻、移风易俗难题等民生实事21件,协商成果转化率达95%。

  聚焦“五大重点领域”,破解治理难题。孟彦镇始终立足群众“急难愁盼”,围绕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五大重点领域,精准设置院坝协商议题。全镇累计开展院坝协商活动21场次,参与群众超400余人次,其中,针对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等痛点,开展专题协商10次;围绕春耕、秋冬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议题协商5次,促成5个村球场、合约食堂、晾晒坪建设;修订《村规民约》,协商规范红白事标准,极大减少大操大办现象,创新“红黑榜”公示制度,评选文明家庭41户,化解邻里矛盾2件;聚焦养老助残、教育医疗等需求,开通公交线路2条。(杨欢)

  1. 上一篇:剑河县敏洞乡:“十小十大”机制 刷新乡村颜值
  2. 下一篇:丹寨县扬武镇:“一线工作法”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