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扬武镇:“一线工作法”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时间:2025-07-24 10:20:33    来源:丹寨文明网    

  今年以来,丹寨县扬武镇创新构建“政策宣传到一线、诉求搜集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困难解决在一线”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以厘清“应减之负”、压实“应尽之责”为靶向,将“政策带下去、问题带上来”,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高效转化为治理效能,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畅通民意“直通车” 政策宣传到一线

  构建起立体化政策宣传与民意收集双向通道。创新打造“田间课堂”“庭院讲堂”等流动宣讲阵地,组织镇村干部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话”,解读惠民政策,把关涉群众民生的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医保养老、安全风险防范等政策讲透讲活,让政策宣讲既有“乡土味”又具“烟火气”。同时,建立“政策宣传+民意收集”联动机制,宣讲干部化身“民情观察员”,在拉家常、聊农事过程中,广泛收集群众关于水电路讯、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实行“一事一记、分类编号、动态管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记录、事事可追溯。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流动政策宣讲80余场,覆盖群众2670余人次,收集有效建议60余条,政策知晓率提升至98%。

  搭好党群“连心桥” 诉求搜集在一线

  深化落实“五联帮村”行动,通过县级领导联点、乡镇街道联带、组织部门联抓、县直单位联动、驻村干部联帮,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创新推行“1+2+N”常态化联系机制,包村干部每周至少1次实地走访在家农户,每月不少于2次电话联系外出务工人员,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N类特殊群体。同时,建立“民情日记”制度,详细记录走访情况和群众诉求,以制度化安排推动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今年以来,全镇累计走访农户6500户次,电话访查在外群众1300余人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2条,真正实现干部常到群众家中走、常听群众心里话。

  当好纠纷“调解员” 矛盾化解在一线

  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寨管委”等治理模式,深入推行党员“网格化”管理、“三元同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干部分片管理、苗族贾理调解纠纷等作用,组织寨老、族老、颂贾师、退休教师、老党员、老村干、致富带头人等德高望重、有影响力的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构建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形成独具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有效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目前,全镇建立“一中心”1个、“一张网”1个、“十联户”管理主体443个、“寨管委”24个。今年以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1件。

  建强难题“攻坚链” 困难解决在一线

  建立“村级研判、镇级统筹、部门联动”的三级解决机制,村级层面每周五固定召开由村干、组长、党员组成的三方联席会议,对收集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能现场解决的立行立办;村级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分类梳理形成清单报送镇党委,镇级层面建立“挂号-分诊-销号”全流程管理机制,统筹整合各部门资源,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解决方案、限定办理时限,形成“收集—研判—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对重点难点问题,成立由镇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专项攻坚小组,实行挂牌督办。同时,建立群众满意度回访制度,对已办结事项进行跟踪问效。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68件,办结率达94%以上,一大批民生痛点难点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清单”。

  1. 上一篇:黎平县孟彦镇:院坝协商小平台 基层治理大作为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