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凯里市洗马河街道文化社区秉持“预防为主、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原则,聚焦暑期防溺水、家庭矛盾化解、困难儿童帮扶三大关键领域,探索出务实有效的基层未成年人保护路径。
筑牢“生命线”,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夏季汛期,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对辖区内的河道、池塘、沟渠、工地水坑等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形成风险点台账。在此基础上组建专业巡河小队,每日在重点水域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儿童在水边嬉戏玩水等危险行为。同时联合辖区学校开设“暑期安全课堂”,通过情景模拟、溺水自救演练、观看防溺水宣传片等形式,让安全意识深植学生心中;利用微信群向各小区业主群定期推送“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提醒,确保防溺水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疏通“连心线”,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创新建立“家庭晴雨表”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楼栋长、网格员的“前哨”作用,通过日常走访、邻里反馈等渠道,动态摸排涉及未成年人的家庭监护缺失、激烈争吵、家暴倾向等风险隐患,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台账。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推行“多方联动调解”机制,联合街道司法所、妇联、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成立“护苗调解组”,对监护权争议、抚养纠纷等案件,采取“法律解读+心理疏导+亲情修复”三维调解法,从根源上化解矛盾,为未成年人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兜牢“保障线”,精准帮扶困难儿童。对低保、残疾、事实无人抚养等困境儿童建立专项档案,详细记录其健康状况、就学需求、政策享受情况等信息,实行月度、季度更新,做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同时推行“‘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包联机制,开展“结对帮扶”常态走访,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入户,走访中严格做到“三必看”(看居住环境、看精神状态、看政策落实)、“三必问”(问学业困难、问健康需求、问监护人履职),确保困难儿童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和精准帮扶。(杨家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