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一城文明风 满目幸福景
时间:2022-04-29 10:13:36    

  如今,行走在凯里市大街小巷或漫步于乡村,均可看到“幸福”的身影。

  走在十字路口,便可遇见“小红帽”“红马甲”们善意的微笑;步入街道社区,感受志愿服务活动风生水起;驻足城市街头,体验车水马龙间的秩序井然;流连公园广场,品味城市的慢生活……无处不在感受到诗画般的动人意境,无处不回响着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画面,正是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果的缩影。在这里,文明创建培育了一方宜居乐土,空气里文明的气息让这个城市发散出幸福的味道。

  凯里市在2020年成功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坚持创建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发动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护,多举措、常态化全面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同时,凯里市不断健全文明创建协调联动机制与长效管理制度,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广大市民群众深入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绿色出行等活动,形成文明创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凯里市位列全国134个县级文明城市第20位。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凯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市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建立“市级指挥部+镇街指挥所+社区指挥站+网格队”四级指挥网络体系,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广领域、高水平迈进,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阔步迈进。

  文明的种子生发出巨大的力量,凯里市民见证并享受着家园在创建过程中的可喜变化: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崇德向善风尚浸润城乡,文明旋律持续回响……

  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车水马龙,礼让行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漫步在凯里的大街小巷,时刻能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凯里带来的变化,文明之花盛开在大街小巷,文明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我活到80多岁,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实现了我有生之年的一大心愿。”日前,在志愿者的陪同下,85岁的郭庆基老人走进了凯里万达影院,新奇、欣喜、激动各种情绪在脸上交织,催开了灿烂的笑颜。

  “每一次参与都受益匪浅。”多次参加洗马河街道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王帮旭说,陪空巢老人聊天,提醒他们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衣物……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细心,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每次看到老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都感到很知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也学到了担当。

  如今,洗马河街道“十个一”工作机制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据了解,洗马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投身“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着力打造“周三有约”志愿服务品牌,为“五新凯里”凝聚磅礴力量。截至目前,开展“周三有约”志愿服务活动37场次,服务群众465人次,服务时长达580小时。

  近日,凯里市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到旁海镇水寨村小堡自然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广大妇女参与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共促共建生态宜居新农家。 “感谢你们来帮助我们打扫卫生,怎么好意思让你们来帮忙打扫,我们自己来扫吧,以后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家的卫生……”村民王爷爷赶忙拿起扫帚,加入志愿队伍中来,和大家一起劳动,直到清扫结束。

  深化文明实践,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凯里市共注册志愿者102447人,组建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市直各部门组建了27支专业队伍;镇(街)组建了2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村(社区)组建20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市构建了“1+(20+27)+N+X”的新时代四级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社会爱心人士为生力军、群众为主体的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格局。

  去年,凯里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群众点单12000余次,举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共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开展为民办实事1339件。

  如今,在凯里市深入推广“群众点单、政府买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五单”模式,精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需求。

  通过“五单”模式,在社区居家日间照料中心组织志愿者为辖区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与孤寡老人提供日间居家照料服务、在社区家长学校和夜校开设的手工艺培训等,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如今,一面面出现在辖区的文化墙,引导着居民崇尚文明;一个个道德模范的涌现,激励着居民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居民的文化生活……“文明之花”绽放在群众之中。(龙文芳)

  1. 上一篇:麻江:“红马甲”当好市民文明礼让、安全出行的“守护者”
  2. 下一篇:黎平县 构建惠民政策宣传新格局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