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文明新风拂面来 和美城乡景色新
时间:2023-07-28 09:38:22    来源:时政凯里 文明凯里    

  今年以来,凯里市围绕崇尚文明、弘扬正气,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文明新风倡导行动。如今,新风正气、文明行为,处处可见,城乡更加和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党建引领 文明赋能

  仲夏早晨,在玻璃厂小区的休闲健身广场上,总能看见来往的居民,或锻炼身体,或坐在树下聊家常,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

  “这里原来是老旧小区,基本是老年人居住。此前,因各种原因,小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无人管理,居民意见大、矛盾多;后来,我们积极发挥社区党委、玻璃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用好‘红色物业’,通过‘坝坝会’、‘邻里议事会’等机制,完成了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了。”西门街道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周旋介绍。

  近年来,对于社区基层治理,凯里市通过打造“社区红管家”,发挥“邻里议事会”机制作用,建好“红色业主委员会”“红色物管”“红色服务队”等,逐渐形成了党建引领、社区共商、业主共管、多方共建的常态长效文明管理新局面。玻璃厂小区的由乱到治就是一个缩影。

  同玻璃厂小区一样,凯里的公路管理局小区、老财校小区、老供电局小区、老师专宿舍小区、南丰厂小区等一批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旧小区,以及诸如假日广场这样的曾经有“问题”的新小区,如今一个个都在重新焕发活力。

  从玻璃厂小区往北走6公里,是凯里市龙场镇华坪村。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小加工作坊、小微企业多,此前,陈年垃圾、各种废弃物多、环境卫生差。

  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新风倡导工作,今年以来,凯里市不断压实村党组织书记责任,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文明新风赋能行动,农村群众精神面貌和居住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华坪村毛家庄组的变化,就是一个例证。

  “原来我们这里环境卫生差,村民也只顾自家的卫生,作为支书,当时我带着党员干部先干,群众看到了,也跟着干,短短时间内,群众自筹、多渠道筹资共十多万元,还一起投工投劳,硬化进寨道路、修筑花坛、修缮排污管道、拆除破旧房屋等,仅仅三个月,整个寨子就变得整洁干净。后来,我们把毛家庄组的治理经验推广到了全村,效果很好。”华坪村党总支部书记杨耀华自豪地说。

比学赶超 激发活力

  “甘溪寨,是宝地,将大家,来养育,建设好,美家园,寨民约,要牢记……”走进碧波镇朝阳村甘溪大寨,记者看到一块“寨规民约三字经”,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朗朗上口,内容包含了爱国守法、文明新风、邻里和睦等方方面面,同时也会进行谱曲,以传唱的方式,让寨规民约更好地融入到群众生活中。”朝阳村副支书郑月敏介绍。

  为了把文明新风赋能行动引向深入,有效提升群众文明意识和人居环境卫生水平,年初开始,全市各镇街“各显神通”,综合采取成效观摩会、先进典型评选等多种形式,户与户之间、组与组之间、村居之间、社区之间、镇街之间,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和美城乡建设的主人翁精神,和美城乡建设成效明显。

  在凯里城区,各街道、社区以创建和谐街区、和美小院为抓手,引导群众参与进来,构建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今年6月中旬,大十字街道就评选出了首批“和美小区”6个。

  在农村地区,各镇、村因地制宜探索文明发展新路径。旁海镇推出“美院瘦宅”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建房贪大求洋的问题;万潮镇将闲置空地规划整理,动员村民认领“花园责任区”,各家各户打造出了自己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湾水镇鼓励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已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4个、文化长廊2个、民生桥1座、修建道路5公里,香葱、刺绣、蜜蜂养殖、生猪养殖、果树种植等产业得到发展,直接带动了300余人就业。

  同时,各镇街、村居还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寓教于乐 以规正风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苗语小品《四老太劝君莫赌博》,他们几个演员用苗语把赌博的危害给讲出来了,朗朗上口,孩子们现场才听一遍,就学会了好几句。”近日,凯里市第五届百村群众文艺汇演走进三棵树镇,前来观看演出的村民很有感触地说。

  “这次汇演共有20个节目,好多节目都是由全镇各村的群众自己组织表演的,氛围很好。”三棵树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杰介绍。

  立足于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实际,凯里市在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工作中,注重结合地区特点,采取“苗语+汉语”相结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行为习惯融入苗语节目和表演中,让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近年来,凯里市各单位、镇街先后举办百村群众文艺汇演等大大小小的群众性活动一千多场次。

  由于多民族聚居,凯里市也成了“百节之乡”,长期以来,节日、婚丧嫁娶中农村攀比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干部群众很头疼。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凯里市注重探索建立“合约食堂”,引导群众养成节约、文明的良好新风尚。

  在具体做法上,全市很多村寨主要是将闲置的集体房屋、学校、农房等改造成“合约食堂”,发动群众把婚丧酒从家中搬到“合约食堂”,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操办。炉山镇充分利用闲置校园改建成“合约食堂”,下司镇瓮港村推行“三治三树三提升”“合约食堂”办酒席模式,凯棠镇凯棠村阳亚寨的“合约食堂”交由“寨管委”管理,成效良好。

  “以‘合约食堂’为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市各村寨遍地开花,这有助于摒除乡村陋习,让群众把心思用在乡村振兴上,推动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凯里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雷子德)

  1. 上一篇:从江:探索民族特色群众性双拥新举措,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2. 下一篇:凯里市:打造“和美小院” 提升“和美乡村”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