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创新“红色代办”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时间:2024-09-09 11:02:57    来源:雷山文明网    

  近年来,雷山县充分发挥农村党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作用,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代办”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事项为群众提供无偿代办、跑腿帮办等服务。通过建强服务平台、发挥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方式等举措,形成“红色代办”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功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首先建强“红色代办”服务平台。制定《在全县开展“红色代办”深化基层便民服务的工作方案》,按照“就近办理,集成服务”的理念,整合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在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红色代办”便民服务总站,各村委办公场所设立村级“红色代办”站,在距离较远、居住较为分散的自然寨,合理设置“红色代办”点,形成全域性覆盖的便民服务网络。目前,共设立乡级“红色代办”总站8个、村级“红色代办”站154个。以换届为契机,通过严把政治关口,严格选配标准,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为乡级“红色代办”总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村级“红色代办”站队长,选优配强“红色头雁”。按照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硬的标准,整合驻村干部、村优秀党员、村警务员、村卫生员、志愿者等优质力量,组建“红色代办”服务队伍,持续提高便民服务质效。目前,全县共有“红色代办”队伍154支,在册代办队员723人。

  “每年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都来帮我们找销路,还帮我们采摘、打包,他们服务很好、很热情,非常感谢他们。”近日,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的葡萄已经成熟,果农们正在抓紧时间采摘,“红色代办队”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联系帮扶单位直销、微信网络代销等方式,积极帮助农户找销路,为果农丰产增收保驾护航。

  其次发挥“红色代办”服务功能,代办群众急事、代调群众纠纷、代销农特产品。以解决基层便民服务堵点、困扰基层群众发展难点为出发点,制定涵盖社会保障、民政、卫计、残联、农业、教育、金融等领域34项服务清单,包括办理医疗补助、临时救助申请、代缴水电费等,服务需求几乎涵盖农村群众生活各方面,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将“红色代办”站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寨管委”等平台有机融合,按村划定代办员服务网格,在提供日常代办服务的同时,定期开展群众矛盾纠纷排查、村情民意收集、法律知识宣传等活动,延伸“红色代办”服务功能。建立“代办员+调解员”机制,结合排查情况,分类深入群众进行交流、调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今年以来,全县“红色代办站”已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497起,协调项目111个。构建“县供应链公司+‘红色代办站’+农户”产销对接全链机制,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将农户特色生态农产品按需定产,以不低于市场均价进行订单回购,既保证了农产品的销路又带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红色代办员”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联系帮扶单位直销、微信网络代销等方式,积极帮助农户找客商、寻销路。

  持续优化“红色代办”服务方式。定点办理。结合村民生产作息时间和村委工作实际,明确集中代办时间,对到站点办事的群众,由首个接待的代办员主动提供现场解答、咨询引导、容缺受理、特事特办等“一站式”服务,确保群众进得了门、见得了人、办得了事;对因特殊原因无法在工作时间办理的群众,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并告知所需材料清单,有效杜绝群众来回跑、反复跑等问题。入户办理。针对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建立“对点对事”代办台账,明确由代办人员根据其实际需求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活动,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身患重病甚至失能的党员,通过走访慰问、救济扶持等方式,及时传递党组织的殷切关怀。异地办理。针对外出务工群众往返不便、办事不清等情况,建立微信群并配备“红色客服”,以外出村民“在线下单”、代办员“线上接单”的方式,实现代办事项跨区域办理;建立“远程办理、协同联办”机制,整合各部门各单位资源,选派相关工作人员进驻县级业务指导群,由涉事工作人员对代办员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解答,并帮助协调办理。今年以来,全县“红色代办站”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500余个,帮代办实事好事5900余件。

  “我们在农村大力推行‘红色代办’服务,是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 雷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家严表示,“红色代办”由党员为群众无偿开展代办事务,党员成为村民的“主心骨”,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1. 上一篇:三穗县:“三聚焦”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2. 下一篇:锦屏县开展“中秋送温暖”在粤(佛山)就业创业人员稳岗就业座谈会暨慰问活动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