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黎平县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通过种植油茶、实施国储林项目、发展林下经济等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让“绿色海洋”产生“金色效益”,美了乡村富了民。
以林生“金”,生态经济双丰收
“2009年我开始种植油茶,现有优质油茶基地近1200亩,盛产油茶地面积800亩,2023年亩产鲜果350公斤,除去成本,收入36万元。”黎平县中潮镇油茶种植大户张乐贤兴奋地说道。
当初,在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时,部分群众不理解,经县里的党员干部耐心开导、动员,经常到实地服务,让群众了解和掌握油茶低改技术,也推动了油茶产业蓬勃发展。
如今,全县油茶林面积达45.9万亩,投产面积达32万亩,2024年预计收获油茶籽2.5万吨,综合产值12余亿元,受益农户5.6万户,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储林出“金”,添绿致富提质效
“国储林二期,我有30.4亩被收储,收储期限为30年,除林木外,林地国家每年每亩补助50元,仅这项收入我家就有4.56万元。”永从镇九龙村村民吴明安说。
“刚开始收储时,工作不好开展,讲政策太宽泛、讲实惠资金尚未兑现,群众质疑是‘画饼不能充饥’。”黎平县林业局正高级工程师吴运辉说。
国储林项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能因一时的“碰壁”而气馁。实施国储林项目期间,黎平县党员干部主动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宣传国储林政策。
“国储林建设有利于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协调平衡生态安全与木材需求,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让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在全县干群共同努力下,国储林收储项目在黎平落地生根。
“目前,全县国储林收储面积达12万亩,共兑现集体及个人林地林木流转收储资金1.98亿元(不含国有林场),涉及农户0.52万户2.26万人,带动户均增收6000余元,该项目为地方群众提供劳务用工近30万个,增加本地劳务收入4500万元以上。”黎平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祖碧介绍。
点绿成“金”,林上林下放红利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种植两年可采收,何首乌果1公斤10元,亩产1000公斤,收入1万元,2024年上半年,我村采收何首乌果100余吨,收入100余万元。”黎平县双江镇平天村党支部书记吴珍祯介绍。
在双江镇坑洞村,多年前群众就有养蜂的习惯,多年来,当地群众依靠良好森林资源,积极发展养蜂产业,今年全村养蜂400箱,每箱产蜜1.65公斤,1公斤可售卖150元,全村仅养蜂一项收入就达10万元。
近年来,黎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土地和林下空间资源,稳步发展“林下+”多种经济。
2024年上半年,全县林下种植中药材累计达14.33万亩,林下食用菌种植0.17万亩,林下养禽出栏39.59万羽,林下养蜂4.31万箱 ,全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106万亩,实现产值9.76亿元,带动群众400万人次就业。
依绿变“金”,竹木加工稳增收
黎平县不仅在林下经济上有所发展,同时在木材、楠竹产品加工上也有建树。
“我在黎平建华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务工,不仅有工资,还能照顾老人生活、小孩读书,在家再也不愁没事做了。”中潮镇杨庄村群众吴泽丽说道。
中潮镇漂洞村2组村民蔡启雄,在贵州侗乡古韵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从事基地管理工作,年薪达7万多元。
仅2024年上半年,黎平县共生产木材系列产品9.2万立方米,实现产值1.85亿元,完成油茶加工产品产量980吨,实现产值5675万元,林业产业促进7万名群众致富增收。
如今的黎平大地,“绿色家底”不断增厚,“金山银山”成色更足,“森林宝库”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孙天安 杨再新 姚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