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一幕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景纷纷“登场”,带有乡韵、乡情、乡音的文化活动气息铺面而来,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年的味道。
品年俗
留住乡音,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1月14日至15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分别在中潮镇黄堡村、肇兴镇厦格村粉墨上演,民族戏曲、传统戏剧、本土侗戏等文艺节目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场面十分震撼;1月18日,“非遗贺新春·欢喜过大年”活动在南泉山文化广场举行,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踩歌堂、蹦侗迪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打铁花、火壶等非遗文化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台上演员喜气洋洋,台下观众笑容满面,现场弥漫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品味乡韵,文化惠民接踵而至。
春节前后,黎平县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积极开展“牯藏节”“踩芦笙·迎新春”“盖宝超级星期六”“民族团结一家亲”篮球赛、鼓楼对歌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在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文体活动中品尝年俗的味道。
办年货
年味渐浓,黎平的年货消费持续升温。
南泉山文化广场,俨然成为办年货的必备“打卡点”。1月18日,以“多彩侗乡贺新春”为主题的2025年黎平县年货大集在南泉山文化广场盛大开市,琳琅满目的年货、农特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活动集聚于此,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而且点燃了广大市民的购物热情,现场市民在言笑晏晏间便重拾了传统新春购物的喜悦与温馨,成为黎平春节期间经济增长热点。
办年货,过大年。在平街、曙光大道、正阳街、开泰路等商业街道,“年货大集”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在这里,各种热闹非凡的场面把新年氛围直接“拉满”;在这里,传统文化、新年习俗等撞个满怀;在这里,满载而归的市民为新年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寻年味
在“墨香四溢”中寻找浓郁的“年味”。
1月20日,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走基层文明实践活动走进龙形街道,“金龙含珠辞旧岁,银蛇吐宝贺新春”“风调雨顺年丰稔,龙去蛇来岁吉祥”……一副副满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新春的祝愿的春联“新鲜出炉”,一个个苍劲有力、饱满圆润的“福”字跃然纸上。活动现场,书法家们饱蘸浓墨、运笔如飞,为城北安置区和龙形社区的群众送上新春祝福。
“龙腾砚池辞旧岁,蛇舞翰墨迎新春。”1月20日至22日,黎平县书法家协会组织20余名书法家,先后走进贡院、六塘冲、干凉亭、何家庄、兰溪谷等社区,积极开展2025年“万福迎春”公益活动,为广大群众书写春联及“福”字8000余幅,现场群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的贡援坡,已经成为墨香四溢、韵味沁脾的“春联一条街”,各式各样的对联、福字、鲜花等摆满摊位、挂满墙壁。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络绎不绝,有的在品味春联体现出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的在欣赏鲜花展现出来的繁花似锦的迷人场景……整条街呈现出一片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赏年景
近日,在曙光大道,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为道路两侧灯杆挂上红灯笼和中国结。站在街道上,一眼望去,红彤彤的灯笼和中国结把县城区街道衬托得喜庆而漂亮。
红灯笼挂起来,新年就到了;中国结挂起来,氛围更浓了。
据悉,为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在县城区曙光大道、清泉路、茶市路、头坝路、正阳街、贡援坡、五贵路、开泰西路等道路,1000个红灯笼和590个中国结挂满道路两侧灯杆……浓郁的年味漫溢大街小巷、壮观的年景布满城乡村寨,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家门口”的贴心、“实践中”的暖心。1月20日,“暖冬春运·青年同行”文明实践活动在黎平城南客车站、黎平汽车站轰轰烈烈开展着,文明实践者们活跃在车站的各个角落,在为远道而来的、匆忙远行的旅客提供行李搬运、答疑咨询等暖心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就业政策、交通安全等内容,让文明实践活动在春节期间光彩夺目、在黎平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更让文明实践活动在春节期间“添年味”“暖人心”。(詹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