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飞线充电、人离火熄、烤火要开窗,谨防一氧化碳中毒!”,每当夜幕初垂,一支身穿红马甲、手持喇叭的夜巡队伍穿梭于背街小巷之中,脚步声与劝导声交织,为万家灯火筑起一道“流动安全线”。
建机制、优配置,增强队伍力量
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地处繁华城区,人流车流密集、住宅商业相邻,如何保障居民群众的安全是街道在社区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街道辖区管理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管理人口18万之多,临街商铺星罗棋布,光靠街道干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还是挺棘手的。”大十字街道党工委书记吴丹说,想要基层治理精细化,为居民群众保驾护航,必须要多措并举织牢一张网,凝聚多方力量,分好责任田。
为有效保障居民群众安全,街道以党建引领,打造一支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干部+社区(村)干部+网格员+专职消防员+派出所+执法中队干部组成的夜巡队伍,充分融合“熟人”与“专人”,开展夜间安全巡逻。依托州、市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整合在职党员、社会组织、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单位、企业等多方可利用资源,社区发布“订单”,党员干部“接单”开展夜间巡逻。自夜间巡逻开始以来,共计巡逻1000余次。
重宣传、细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安全是1,其他是0。”基层安全治理要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将治理“关口前移”,从“治急病”转化为“治未病”,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张大叔,飞线充电虽然很方便,但极易短路起火,造成火灾,害人又害己”夜间巡逻队员小吴向居民宣传安全知识。
“我们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比较多,还有一个城中村,巷陌纵横交错,很多地方巡逻车过不去,只能靠夜巡队伍用脚步走过去”大十字街道平安法治办负责人表示,想要做好安全工作,得要又“全”又“细”,街道每天都会开展安全检查,但有些地方如烧烤摊等白天没法检查,夜间巡逻队伍就能很好地完善、补充这部分空白点。
夜巡队伍抓紧抓牢宣传、排查、整治三条主线,通过人巡+车巡的方式,覆盖人口聚集区、学校周边、夜市摊口、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用喇叭播放宣传标语、敲门入户点对点宣传的方式提醒群众注意安全,现场检查并指导群众检查商铺灭火器配备情况、并对违规停放电动车、门窗密闭烤炭火等隐患现场整改。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27处,发放宣传单页5000余份。
增设备、技术防,数字赋能安全
“这是消防箱,里面有消防器材,街道、村委经常来检查更新,还经常开展消防演练教我们怎么使用,‘一提二拔三握四压’,全记在心里呢,而且现在村里每个巷子都有巡逻队巡逻,还有‘千里眼’看着呢。”金井村村民老文高兴地介绍道。
大十字街道金井村是城中村,自建房多,针对可能出现的火灾、治安混乱、交通拥堵、人员受伤等风险隐患,街道联合金井村共计投放140余箱“共享消防箱”、依托“平安凯里”建设,村集体经济组织先后出资200余万元,在金井村背街小巷安装视频监控,搭建起全方位、广覆盖的视频监控网络,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补齐设施短板。
通过“人巡+技巡”的立体化治理模式,智能监控系统24小时值守的“电子卫士”,与地面巡逻力量形成有效联动,实现了风险防控的转型升级。
步量巷陌知寒暖,情系万家护夜明夜。夜巡队伍用脚步丈量着背街小巷,守护大十字万家灯火。(石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