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身队踏着《社会主义好》的节拍舞动身姿、校车护学岗的“红马甲”志愿者有序护送孩童、义警巡逻队穿梭楼宇排查隐患…… 清晨的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大坪同心社区,处处涌动着善治活力。这个由11个乡镇1969户汉、侗、苗等多民族群众构成的融合型易地移民搬迁社区,正通过创新实践“建强三支力量、用好三种资源、建好三个场所”的“三三”工作法,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三支力量”筑牢幸福港湾
“7栋楼污水管道返水啦!”楼栋长反馈问题后,社区网格员迅速响应,联系水电工排查堵塞原因,协调施工方制定改管方案,快速修复受损管道,让居民生活恢复正常。
“社区里到处都是‘信息情报员’,小问题一出现就能被发现,解决得又快又专业!”居民杨永发对社区服务连连点赞。
秉持“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社区以打造 1 个“五星”党支部为目标,采取“党员 + 信息员”包户、包楼栋方式,整合联户长、楼栋长、保安、保洁员等各方力量,探索出“1 + 2 + N”社区治理新模式,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构建起水管渗漏、环境整治、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发现 - 上报 - 处置 - 反馈”的快速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
“社区聚合党政群三方资源,以建强社区治理力量、群众自治力量、帮扶队伍力量‘三支力量’为抓手,打造精准服务生态圈。”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燕琴介绍,通过调整13个帮扶单位到社区开展帮扶工作,采取“单位包楼栋、干部包楼层”方式,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匹配机制,实施“月月见面、户户走访”长效机制。
目前,帮扶单位争取资金50万元,发放救助物资5320件,申请助学金13万元,稳定就业岗位4230个。目前,社区以14个党员示范岗为支点,联动362名群众志愿者,持续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用心打造居民的幸福港湾。
“三种资源” 织密护“未”网络
“儿子离婚后,孙子变得很难管,不按时吃饭、沉迷游戏,还差点离家出走。”社区居民刘寿莲谈及往事仍心有余悸。好在社工志愿者及时伸出援手,每周上门陪伴,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陪玩游戏。如今,孩子已走出阴霾,变得积极乐观,成绩优异。
针对社区未成年人成长中面临的心理健康、学习压力、情绪焦虑等问题,社区依托“五社联动”,整合社会组织、专职社工、志愿团队“三种资源”,全方位优化服务供给,精心构筑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生态圈”。
“社区通过联动仁爱家庭教育协会等社会组织,联合高校及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讲、女童保护、心理疗愈等特色活动,构建起“预防 - 支持 - 发展”服务体系。 ”社工黎宪菜介绍,社区各志愿服务组织不仅开展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公益活动与爱心帮扶活动,还针对困境儿童、行为偏差儿童、家庭关系失衡儿童提供个案服务,为孩子们营造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良好环境。
目前,社区已组织家庭教育宣讲、读书会等宣传活动136场次,覆盖儿童2300余人次;为问题儿童开展心理辅导、个案辅导322人次。依托“社区党组织 + 社区儿童主任 + 社工”模式,借助益童乐园阵地开展正向激励、亲子教育等活动200余场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
“三个场所” 夯实保障堡垒
在大坪同心社区的“儿童之家”,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自制纸杯蛋糕、猜灯谜游戏、手工制作花灯等精彩纷呈的活动轮番上演,这里成为孩子们欢乐探索的天地。
“社区的儿童之家就像能量加油站,每场活动都藏着惊喜盲盒。” 11岁的陈礼英是“儿童之家”的常客,从猜灯谜时的思维碰撞,到花灯制作的创意发挥,再到科学实验中的求知探索,每一次参与都见证着她的成长与蜕变。
聚焦未成年人成长需求,社区秉持“预防为主、多方协同、精准施策”原则,将社会治理创新与民生服务紧密结合,按照“法治教育常态化、阵地建设精细化、民生保障兜底化”要求,精心打造法治讲堂、儿童之家、合约食堂三个重要场所,构建起“力量—资源—保障”三维支撑体系,形成“法治教育筑基、兴趣发展赋能、兜底保障托举”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模式。
社区联动公检法司等部门,在法治讲堂开展“以案释法”进社区活动,共举办法治大讲堂宣讲3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近5年来,共投入30余万元打造标准化“儿童之家”,配备丰富设施与用品,量身定制135场次特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问题引导、行为纠正216人次。“合约食堂”累计为87名留守儿童提供爱心餐3000余份。
通过建好用好“三个场所”,社区建立“教育 - 服务 - 保障”三位一体机制,形成“硬件 + 活动 + 引导”服务闭环,有力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
如今,社区逐步构建了“党建引领 + 多方参与 + 网格服务 + 自治管理”的多元治理格局,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不仅有效破解搬迁群众“融入难”与未成年人保护“痛点”,也让“善治之花”在社区处处绽放。
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友好型老年社区”“全省文明单位”“省级优秀居民公约”“全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等称号。(周燕 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