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润安汽车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车辆停车一角。(吴 念 摄)
为破解传统公车管理中的低效高耗难题,岑巩县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透明化监督”为核心,积极探索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路径。自改革实施以来,全县61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管理体系,通过引入社会运力、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集中服务体系,实现公务出行效率与廉政建设的“双提升”,行政成本与碳排放的“双下降”。
行政成本“瘦身” 财政负担大幅减轻
以往,各单位自管公车,财政不仅要负担车辆购置,还要承担高昂的更新费用。如今,涉改的 61 家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市场化租赁方式,财政彻底卸下车辆更新的重担。车辆数量上,改革前全县保障公务出行车辆有 166 辆,如今精简至 111 辆,直接减少 55 辆;费用方面,每年仅保险、维修维护等费用就从过去的高额支出锐减,直接节约 165 万元。岑巩县润安汽车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霞表示:“以前,‘车辆闲置与需求紧张并存’ 的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公车长期停在车库积灰,有的部门却因用车紧张耽误公务出行。公车改革后,由我们公司进行管理运营,按照用车单位需求精准调配车辆,确保每一辆车都被充分利用,公务出行效率得到系统性提升。同时,节约了车辆运行开支,集中式管理让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落实了‘过紧日子’要求。”
工作人员正在办理租出交接工作。(吴 念 摄)
同时,车辆加油、充电、ETC及更新费用统一纳入租赁公司管理,各单位无需再承担分散运维成本,财政支出压力显著缓解。
数字调度优化 用车效率系统性提升
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岑巩县推行“短租为主、长短结合”的调度机制。通过实时监控车辆状态、智能匹配出行需求,有效破解“车辆闲置与需求紧张并存”的矛盾。据统计,改革后车辆日均使用率提升40%,短途公务出行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邓伟介绍:“现在用车只需线上预约,直接过来开车就好了,车辆也是定期检查,对我们驾驶员来说真的是提供了安全保障,让我们能放心驾驶。”
廉政监督“透明化” 特权思想有效遏制
公车改革前,“车轮上的腐败” 屡禁不止,公车私用、虚报费用等问题时有发生。改革后,通过车辆集中统一管理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将用车费用置于阳光下,杜绝了“公车私用”“一人一车”等违规现象,彻底消除了传统管理中的 “灰色空间”。这种透明化的监督模式,从根源上遏制了特权思想,为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绿色理念深度融合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岑巩县推动新能源车占比达50%,较传统燃油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改革后,公务出行领域年节油量超12万升,碳排放量下降15%,绿色低碳效应凸显。同时,为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该公司创新推出社会化公车租用服务,依托智能调度系统与标准化服务体系,构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新模式。专业化的车辆维护保障、透明化的计费标准,让市民在享受品质出行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市民陈女士对此赞不绝口:“以前租赁一辆 20 座客车,一天费用高达 1200 元左右,现在通过这家公司租车,一天仅需 400 元,不仅价格亲民,车辆性能和服务质量也十分出色,真正做到了省钱又省心!”
公车改革不仅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生动实践,也为开启公务出行 “降本增效”新篇章树立了标杆。通过创新公车租用服务,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又降低了社会出行成本,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群众。(吴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