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黎平县中潮镇佳所村立足乡村资源,加强人居环境改善,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建成1600余亩茶园,240余亩油茶园,全村产业牌、文化牌、生态牌持续打响,相继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第一批试点村。
佳所村,地处黎平县城南部,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黎平时,曾居住于此,也为当地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去年以来,中潮镇佳所村紧扣建设宜居宜业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目标任务,突出村寨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充分发动群众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着力改善村容寨貌。按照“建点成线,以线促面”总体布局,以“净、齐、美”为创建标准,坚持环境卫生治理与乡风文明、红色文化建设同步,在突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领域上下功夫,特别是在村民房前屋后进行菜园、花园和果园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以前我们这里发展得不太好、比较乱,但是现在整治了,到处整整齐齐的。你看这里修建了花台,这些花开得很漂亮,整个环境都很漂亮,我们很满意。”黎平县中潮镇佳所村村民杨建伟高兴地说。
在红色文化建设上,佳所村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要求,深入挖掘中央红军长征途径佳所至羊角岩战斗遗址一带红色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不仅仅在“硬”条件上让群众满意,而且在红色故事挖掘、培养群众红色文化自信上也下足了功夫。
在近期举办的讲座中,县委办驻佳所村党史宣教员杨应成向村民宣讲时说道,“我们是佳所人、佳所的主人,有必要了解、有必要珍守这份红色资源。因为这是财富,所以红色美丽村庄,首先是讲红色,就是强调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然后才到‘美丽’……”。
“原来只听到老一辈讲,没亲眼看到,现在听到党史宣教员讲了以后,我就对这些红色文化更加有兴趣、更加了解到它的意义。”佳所村村民吴正英告诉记者说。
据了解,佳所村每年的侗果产量高达10万斤,所产生的效益在100万元左右。除了侗果,佳所村还规划了1500亩的茶叶产业建设项目,为的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产业振兴中来。
“围绕全县“两茶一药”主导产业,结合佳所现有1600余亩茶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动员和鼓励农户实施茶叶种植和参与管理经营,采取“公司+合作社+茶园农户”模式实施茶叶提质增效,培训出一批茶叶生产加工业务能手,力争三年实现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3100亩以上,并充分借鉴和利用全省典型经验“反租倒包”模式推进实现“一三五”发展目标(即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每户发展3-5亩茶叶,年收益3-5万元),提升茶叶产品附加值,实现户户增收。”中潮镇人大主席程良梅告诉记者说。
此外,该村还种植精品黄桃60亩,极力打造农耕体验、自主采摘等体验园建设增加佳所旅游观光吸引力,助力可持续农民增收。同时,用好佳所坝区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稻+鱼”等产业,将闲置村委会改造成侗果、腌鱼体验点,有效促进佳所腌鱼和侗果产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佳所村作为省级红色美丽村庄和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村,我们将按照《关于实施“六大工程”推进组织振兴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实施方案》文件,持续探索推进“两联”、“三亮”创新模式推进组织振兴,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建强战斗堡垒,以红色精神激发全村广大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夯实党在佳所村的执政根基。”佳所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香宾告诉记者说。
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如今,作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同时也是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第一批试点村,佳所村立足自身资源,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产业布局特色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打响了自己的文化牌、生态牌和产业牌。(黄庆松 彭兴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