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作:用心育人半辈子 行医乐善三十年
时间:2024-12-23 16:08:31    来源:榕江发布    

  龙河作,男,1952年9月出生,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住榕江县朗洞镇宰岑村。2014年,获得贵州省第四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提名奖,被评为黔东南州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5年4月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4月被评为黔东南州2022年“身边榜样”人选。

倾囊相授,绽放育人“遍地花”

  20世纪50年代,龙河作也曾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堂,却因家庭贫困,只读到二年级便辍学;但因其努力学习、勤汲知识,在那个年代的二年级“学历”也能“自足”。

  朗洞镇宰岑村辖15个村民小组,归王苗寨系宰岑村一个自然寨,地处山区,地形偏僻。1985年,归王苗寨教学点缺少老师,本应在课堂学习的孩子,却在田边干农活;看着一个个孩子对知识无比渴望的眼神,27岁的龙河作下定决心,要免费教学,把自己仅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孩子。

  “我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我很乐意把我所掌握的全部知识,都传给孩子们;虽然当时教学条件很差,想想总会有办法。”回忆过往,他在言语中,给人带来一份战胜困难的自信。

  于是,他向公社申请用废旧的谷仓当教室,从自家搬来仅有的桌子当讲桌;奔跑十多所学校硬“抢”到一本教科书,白天教学,放学了下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松枝油灯下,一字一句地手抄7本“课本”给学生;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还要跑到几公里外的学校向其他老师请教,时常来回跑......这一“跑”就是13年。

  在他的精心浇灌下,归王苗寨的学生每年参加考试,成绩都在镇里名列前茅,也带动宰岑村小学的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勤学善思。作为山区孩子的启蒙老师,他用心用情、用德用善,帮助苗寨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让山窝窝“雏鹰”辈出,全村大专以上学子80余人,还飞出了“金凤凰”,1人考上研究生,成为了全村人的骄傲。

  1995年8月,龙河作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2021年3月,他向组织上交了大额党费5000元,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心。

携残行医,飘散救急“满园香”

  龙河作本是山中一名优秀青年,勤奋、热心、有干劲,却因一次意外,改变了人生轨迹。

  “我23岁的时候,经历了一场意外事故,严重受伤,从此腰脊再也直不起来;更痛苦的是,事故发生后妻子改嫁他乡……”回忆当年,龙河作眼神显得有些沉重。

  虽然命运多舛,历经坎坷,但龙河作并没有就此低头,改变山村的意志也没有动摇。

  当时,村民对教育的认识并不高,觉得能识字、会计算就行,大多数孩子到初中毕业便不再继续就读。为转变村民思想,他请本村初中毕业的龙科江到学校代课,一下有了就业和收入。这让其他村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有知识就有收入、知识越丰富收入就越高。从此,村里不再有孩子辍学,一批批学子也走出了大山。

  “当时我就想,村里的孩子有人教了,可是村民生病却要到大山外的镇上甚至县城就医,本来路就远,又难走,加上生着病,看都让人心疼。”回忆村里没有医生的日子,他如历历在目。

  1997年,45岁的龙河作“弃文从医”,忍痛辞去老师职务,走进榕江卫校村医班学医。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医学知识;一年后,他拿到行医执照,随后便开启了村医“生涯”。

  背起“红十字”箱,穿梭在苗乡侗寨间,为乡亲们行医治病,无论昼夜,他总随喊随到。龙河作有一条“默认”规矩:遇到老弱孤残行医对象,分文不收。多年来,他为群众治病几万人次,也为老弱孤残群众减免医药费几万元。

  “大家身体不舒服才找我,也是大家信任我才找我,我肯定要全力以赴,有时也可能帮助不大,但我先尽力!”面对群众的感谢,龙河作的回答很坚定。

  2012年,龙河作从村医岗位退休,可联系他帮忙看病的群众仍不少,他的服务态度和热情仍未减退。

孤身不孤,行善照亮“山村路”

  心怀信念与执着,龙河作用善举照亮山村“发展路”,温暖山村“学子心”,让事急人不急、身孤心不孤。

  邻近的卡寨村五组村民龙家福的儿子龙舞考取湖南一所大学,但却因学费犯了难,求学心切的孩子,面对即将失学而不吃饭、不起床,失落至极。了解情况后,龙河作把全部积蓄1万元亲自送到龙舞手中,让其顺利完成学业;受到龙河作的支持和激励,龙舞更加努力学习,目前在省外某企业任高管。

  “要是没有龙医生,我儿子现在可能在广东或浙江的工厂里打工,成不了一名大学生。”谈到龙河作,龙家福无比感激。

  行医期间,崎岖不平的山路让龙河作差点再次发生意外。于是,他决心平整苗寨山路,并捐赠了攒存很久的8万余元,与村民一起用一块块青石板,铺成了1500余米长的4400级石板路。邻村的江德寨、宰牙等自然寨修路架桥、建农贸市场等利民工程,他都带头捐款相助,助力周边村寨基础设施建设近9万元。

  多年来,龙河作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把行医积累的20多万元全部投入村寨建设和支持山村学子完成学业,被十里八乡的群众称为“活雷锋”“好心人”。在龙河作资助的学生中,如今有的已成为企业高管或地方党政领导;受他的影响,山村的这些孩子们正接过“行善”的接力棒,带动和服务更多的农村群众。乡亲们为感谢龙河作,在村路口为他立碑,苗族歌师杨威由专门编歌颂扬他的事迹。

  “我本名‘龙胜学’,1995年入党前,我想着中国共产党带领老百姓打天下,渡黄河、渡长江、渡赤水等等,一步步渡河过来的,才创造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另外,我也想努力奋进、有所作为,于是我改名为‘河作’,改名后我向党支部说明了情况,才递交入党申请书。”龙河作说。

  多年以来,龙河作一心向党,几十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救死扶伤、乐善好施,把大部分积蓄都花在慈善上,自己却省吃俭用,跟侄子过着普通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一名农村党员质朴厚重的形象,在大山深处砥砺着一批又一批的后继者。

  1. 上一篇:陈勇:推行“警民联防”工作法 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