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新时代文明实践让“一老一小”幸福满满
时间:2022-09-26 10:58:02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和百姓福祉,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舍不了、放不下的心病,是关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

  贵州省丹寨县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将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抓出成果,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务工,消除不能照看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病。

  贵州省丹寨县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定向发力,加强补齐“一老一小”基础设施短板,将“一老一小”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同步推进,让全县“一老一小”共享改革开放释放出的改革“红利”。

用文明实践的广度,兜实保障“基本盘”

  结对“认结”是该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首要内容,采取了“1+2”的方式,组织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村寨进行地毯式排查,切实将符合关爱条件的“一老一小”纳入志愿服务保障对象。同时,针对“一老一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每名机关干部、教师和村干部开展结对帮扶。让“一老一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一个不少,尽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明确结对“认亲”走访内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捎带一次物品、料理一次家务、清洗一次衣物、开展一次安全检查、打扫一次卫生、陪做一次饭菜、了解一次身体健康状况、收集一次需办事项、开展一次课业辅导、一次心理咨询、一次亲情电话”作为志愿服务队的“派单”服务内容,让志愿服务队在关爱“一老一小”服务活动上实打实,不断增强服务温度和厚度,提高了“一老一小”的满意度、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县志愿服务队共完成走访活动1.2万余次,代办事项1200余件,进行心理疏导6000余人次,开通亲情电话7000余人次,送去价值6万余元的关爱物资,募集“一老一小”资金12余万元。

  政策精准落子,兜实保障“基本盘”。采取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形式,面对面“把脉问诊”,倾听“一老一小”心声,了解“一老一小”需求,找准他们生活、学习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将落实“一老一小”一揽子普惠性政策纳入“三保”底线,摆在“保基本民生”的优先保障位置,开展“贴心”志愿服务,以直达资金的方式优先保障下达,让“一老一小”生活、学习“无忧”。仅2021年底,全县先后拨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资金180余万元、优质对象补助资金拨付300余万元、临时救助资金拨付200余万元,拨付孤儿生活补助120余万元、教育扶贫资金约1.3亿元、卫生健康扶贫专项资金1290余万元。

用文明实践的温度,留住最美“夕阳红”

  “银发一族”的生活起居、看病就医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关乎农村百姓的福祉,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此,丹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营造“尊老、敬老、助老”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养老组织,通过“村(居)+志愿者”运营模式,针对辖区“银发一族”的需求,开展不同的志愿养老服务活动。

  县人民医院邀请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丹寨县人民医院的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简辉、贵州省人民医院专家陈勇等10余名专家组成志愿服务义诊医疗队,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志愿服务义诊医疗队到龙泉镇展良开展“医心向党、医路为民”义诊活动,志愿服务义诊医疗队热心为“银发一族”量血压、测血糖、做B超、心电图检查和内外诊断等检查。据了解,此次前来看病咨询群众200余人,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200余份,免费发放药物价值1000余元。

  该县加大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银发一族”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让“银发一族”身心健康、舒心生活,留住最美“夕阳红”。

  先后投入880余万元,完成建设乌棉村等16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兴仁、排调、南皋三个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兴仁卫生院改造项目、开发区三院合建项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银发一族”看病就医提供便利场所。

  在解决“银发一族”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上,该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最美“夕阳红”获得更多实惠。例如排调镇保障基本民生政策落实完成总投入340余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89户1592人,城市低保对象45户93人,特困供养保障对象79户83人;主动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关怀,长期落实精神病人等重点监管责任,依托“银发一族”志愿服务队开展对孤寡老人关心照料3300余次,派送关爱物资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

用文明实践的力度,托起纯真“童年梦”

  聚焦“幼前托育、学前教育、课后服务、校外培育、儿童救助”等五个重点内容,在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儿童帮扶救助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为全县婴幼儿、青少年量身定制志愿服务内容,全方位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稳稳托起纯真的“童年梦”。

  针对婴幼儿托管难,幼前、学前、课后养育教育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该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思路,采取盘活农村闲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通过利用村级小学撤并后的闲置校舍,进行大力维修和改造,并采取“零租金”的方式无偿提供给社会力量兴办的村级幼儿园,加快了一批村级幼儿园的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各类幼儿园8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9所,民办幼儿园73所,全县3至6周岁适龄儿童共有6674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113%。

  聚焦控辍保学成果巩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以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该县又实施“固根”“护蕾”“育苗”“培果”的乡村教育振兴“四大工程”,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至目前,全县各级各类教育资助学生受助8.7万人次,享受资金3900余万元;义务教育巩固率106.25%;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参培率达100%,校长交流率为17.78%,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以上培训2726人次,教师交流率达15.07%;招聘教师108人、招录特岗教师279人。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体系,确保留守儿童有人助学、有人监护,开展教师家访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暑假期间,该县实行“镇长包村主任、局长包校长、校长包教师、村主任包家长”的安全责任制,组织教师志愿服务队巡查泥潭、山塘、水库、河流等区域进行全面巡查,确保学生安全度假。暑假以来,全县先后排查水域250余处,设置警示牌500余块,共有1600余位教师志愿走访2.6余名学生。(陈贵旭)

  1. 上一篇:岑巩:直播助农售蜂蜜
  2. 下一篇:黎平县龙额镇中心小学开展“我劳动,我光荣”文明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