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一个个“激活力”的文艺展演,聆听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讲述一件件“立潮头”的感人故事,参加一次次“暖民心”的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吹拂着黎平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浸润着黎平城乡的每一处生活,涤荡着黎平百姓的每一颗心灵。
2024年,黎平县坚持需求导向、聚焦目标导向、直面结果导向,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14536”要求,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力破解“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以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百姓获得感“满满”、幸福感“顶格”。
强化资源互融,拓展实践阵地“服务圈”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家园”文艺演出暨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活动于今年4月在“全国文明村”——双江镇四寨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行,吸引了寨内村外的群众前来参与,用耐人寻味的乡村文化文明实践活动凝聚起干群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图为双江镇黄岗侗寨民族节日文化文明实践活动
一年来,黎平县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着手、从阵地功能服务范围入手,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积极让乡村戏台变身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舞台,让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变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让乡村食堂转变为村史馆、红色文化讲堂,古色古香、文化浓郁的家族祠堂变换为家风家训馆、道德讲堂、文化讲坛……
2024年,黎平县大力推进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提档升级;积极推动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融媒体中心、体育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文化站“四馆三中心一站”互融互通互促;大力实施黎平府衙文化体验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建设,让示范基地服务功能覆盖周边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20余个阵地,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效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
在黎平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无论是社区还是村寨,像这样融合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还有很多很多,从根源上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户安家”。
强化实践力量,激发文明实践“驱动力”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座城;从一个村到一个乡,再到一个县,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黎平县已经蔚然成风、悄然兴起。
文明实践并不是一种力量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的“合唱团”。目前,黎平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约定俗成,在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广泛吸纳党员干部、乡土人才、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返乡人员、爱心人士、大中学生等群体人员7.96万人,注册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380余支。积极将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相融合,积极升华“8+N”专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红色传扬、风尚引领、素质提升、帮扶惠民、文化健康等5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及理论宣讲、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26支小队。
11月11日,来自龙形街道万福山社区全体社区干部、在职党员服务队队员、片区网格包保单位党员干部110余人及280余名社区居民,积极开展“美化环境·清洁家园”文明实践活动,走街串巷入户发放“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黎平”宣传手册500余份,“面对面”讲解文明创建、文明实践等内容,把“书面语”转化为社区居民听得懂、能理解的“家常话”。
文明实践,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万福山社区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就是最好的诠释。2024年,黎平县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及“黎平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城镇管理全面提升攻坚行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及志愿服务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民间商会等社会组织会员5100余人,组建文明创建青年志愿队、巾帼卫生队、勤劳模范队、法治宣传队“四支队伍”,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大宣传、环境卫生大扫除、文明行动大检查、文体活动、文明评比“五项活动”2000余场次。
组织“四支队伍”全面开展“五项活动”,已经成为黎平县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幸福口碑”。
强化优势联动,提升文明实践“供给链”
5月22日,在德凤街道干凉亭社区,一场以“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丽黎平”为主题的“理论宣传二人讲”文明实践活动精彩上演,引得现场听众津津乐道。
2024年,黎平县紧紧围绕“党的声音进万家·创新理论润民心”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主题宣讲文明实践活动,用“双语”讲理论,用感人故事讲道理,用身边好人讲文明,用日常行为讲实践,让广大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
图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丽黎平”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活动
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目标,黎平县不断探索“精准化”文明实践路径,持续深化“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积极举办“奋进新征程·争做文明人”全州第二季度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大力开展“唱响新时代·舞动新生活”“书香跨山海·阅读心相连”“传统科技与前沿科技体验”科普教育、“敬老爱老暖夕阳·文明实践送新风”“颂祖国昌盛·展银龄风采”等文明实践活动4500余场次,不断让文明实践活动活跃在城乡、迸发在村寨。
图为“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文体文明实践活动
图为“2024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文明实践活动
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开展2024中国(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干部职工篮球赛、贵州省第三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暨黔东南州第四届县际篮球联赛、“龙年开新运·音乐照新春”2024年新春路边音乐会、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暨2024年黎平县“村歌村晚”“侗年”“村歌嘹亮·想唱就唱”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春社河歌油茶文化节、侗族摔跤节、谷雨节、“十洞款会”文艺演出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在“六月六”“侗年”等民族传统节日中组织群众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爱国歌曲800余场次,让文明实践活动触手可及、处处可及,生动诠释了城乡进步、村寨文明、民族团结和生活幸福。
强化项目培育,打响文明实践“特色牌”
2024年,在肇兴侗寨开展的“村歌嘹亮·想唱就唱”文明实践活动热闹非凡、人尽皆知,它在不断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反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范例。
一年来,黎平县立足群众需求、突出乡土特色,精心谋划一批具有民族特点、本土特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积极培育“村歌嘹亮·想唱就唱”“鼓楼习歌”“盖宝超级星期六”“佳所红歌传唱”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百花齐放春满园”。
图为“颂祖国昌盛·展银龄风采”重阳节文明实践活动
城乡群众要什么、盼什么,文明实践就想什么、干什么。一年来,黎平县始终坚持走“特”字之路、夯“实”字之基、抓“活”字之本,大力实施“文化下基层·文明进万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2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不断发挥“社区之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创新策划“悦动村文化·共筑侗乡情”“侗族大歌进校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积极打造一条红军街、一条红军路、一座红军村、一批红军店“四个一”红色文化文明实践精品项目,红色音乐剧《红军来到我家乡》、民族剧目《侗寨琴声》等文化文明实践活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让精准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触角”延伸到广大群众身边。(詹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