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乡村,黎平县“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火爆场景纷纷呈现,浓浓的“年味儿”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深化文明实践庆新年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浓浓的年味遍布乡村。
连日来,全县乡村文化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1月7日,黔东南州图书馆深入茅贡镇地扪村、寨母村开展“送春联”等文化惠民走访慰问活动,向村民赠送春联1700副,在春联里,字里行间传递着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在春联外,用墨香把浓浓“年味儿”送给广大群众。活动期间,向10户困难群众送去了棉被和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为困难群众送上新春的问候、祝福和关怀。
茅贡镇2个村开展的“送春联”活动只是2025年黎平县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一个缩影。在浓浓的年味中,不仅给返乡的群众慰藉乡愁,而且让广大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迎接更加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春节期间,法治宣传活动也是一场必不可少的文明实践“盛宴”。1月13日,由县法院等部门组成的文明创建法治宣传队走进永从镇,积极开展2025年春节期间法治教育集中宣传文明实践活动,与群众一起赶起“法治”大集,发放普法宣传单280份、物资3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个,为群众送上满满当当的“法治年货”。
2025年春节期间,紧扣“唱响新时代·舞动新生活”文体实践活动,黎平县各乡镇(街道)大力开展“盖宝超级星期六”“牯藏节”“同心共筑中国梦·春联祝福进万家”、村之韵“乡村大舞台”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我们的节日—春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浸润群众的精神世界。
开展人文关怀迎新春
追求真善美,有“德”就有“得”。
春节期间,黎平县持续强化“身边好人”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帮扶礼遇工作,让先进典型人物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一面“镜子”。1月7日至8日,省、州、县见义勇为基金会走进尚重镇、龙额镇古邦村、县民政局、县疾控中心,分别慰问见义勇为模范杨昌会家属、吴生年、邓吉奎、钟显雄,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温暖,勉励他们继续以“立德行善”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崇德向善”。
从一个志愿者到一个志愿家庭,从一队志愿者到一群志愿者,这样的文明“裂变”,正在黎平城乡悄然呈现着。1月11日,在县城区平街、清泉路、县医院设置的3个集合点,一场以“一杯姜茶·冬日送温暖”为主题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来自26个志愿家庭的家长、小孩以及2家赞助商共60余名志愿者参加文明实践活动,为市民群众送上一杯姜茶、一份早餐,以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和敬意。
关怀送到家,群众乐开花。春节期间,黎平县积极组建生活关爱、邻里互助等文明实践队伍,大力开展“扶困暖心”“关爱‘黔’行”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认真倾听基层一线的声音、掌握普通百姓的需求、了解城乡群众的期盼,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传承民族文化过大年
乡村文化活动恰如一道“盛宴”,已经成为侗家欢乐过大年的“新年俗”。1月1日,在肇兴侗寨,以侗族大歌演唱、非遗油茶体验、非遗刺绣体验、非遗蜡染体验等为内容的“新‘元’肇始·花灯达‘旦’”系列民俗活动隆重上演,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大家一边聆听侗族大歌,一边品尝侗家香甜的米酒,感受这不一样的节日。
悠扬的侗族大歌曲调尽显传统节日的欢乐。“刚才欣赏了肇兴侗寨寨门迎宾的侗族大歌,品尝了有特色的米酒,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热情,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活动。”西安游客郑郑说。
“呀啰耶、呀啰耶、呀啰耶、呀啰耶……”近日,随着一阵阵悦耳动听的、令人陶醉的侗族大歌声传来,在茅贡镇寨头小学,一群群学生正在操场上围成圈,跟着民族文化老师唱着侗歌,欢快地跳着侗族踩歌堂舞蹈,用歌舞的方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轻快的踩歌堂舞步展现出茅贡镇寨头小学广大师生的喜悦与洒脱。
2025年春节期间,黎平县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弘扬长征文化青少年书画大赛、2025新春文艺晚会、翘街古城龙灯会、元宵烟花秀、“迎春送福”春联赠送、年货大集、新春猜猜猜游园等群众性文体文明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放眼黎平城乡、村寨、社区,处处充满着丰富的年俗、遍地充溢着多彩的年景、随处弥漫着浓郁的年味。(詹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