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黔东南州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2022年一季度产业大招商项目超140亿元,全州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凯里市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迸发蓬勃发展之力,一个占地面积6100亩的百亿级玻璃产业园正加速崛起,目前,初步形成石英砂—浮法玻璃—玻璃深加工的玻璃产业链条。
在锦屏县,招商引进的年产20万方木制品项目在4月中旬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位于该县的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羽毛球36道生产工序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该公司负责人胡兵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的生产目标是实现每个月生产30万打羽毛球。为实现这个目标,公司新增加100多件设备,新招了100多名员工。今年公司的产值目标希望达到2个亿,力争达到2.5个亿。
过去五年,黔东南逐步形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等一批园区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州工业产值提高到80%以上。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榕江县通过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在车江大坝实施“菜—稻—菜”科学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蔬菜生产“一年三季四收”,现在每亩年产值也从原来的8000元左右,提高到13000元至18000元之间,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早春蔬菜番茄、辣椒种植结束后,接着种植一季水稻,等水稻种植结束后,我们又种植红、白菜薹。发展‘菜—稻—菜’模式,不仅能够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冬季菜篮子不断,还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一年‘三季四收’。”榕江县农业农村局经作中心负责人吴秀林说。
目前,黔东南州500亩以上坝区全部建成省级达标坝区,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10万亩、总产量120万吨以上。厚植生态优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突破700万亩,蓝莓、油茶、太子参、钩藤等一批特色单品种植面积全省第一,黎平、雷山、丹寨入列中国茶叶百强县,麻江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新型城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我州坚持以凯麻片区为核心引领,“凯里都市圈、黔东片区城镇组群、南部黔边城市带”区块联动,特色县城和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凯里市把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2021年改造31条背街小巷,2022年将继续改造提升40条背街小巷。
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龙进海表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我们将与全市各级各部门一道,全面协作推进,从一花一草、一街一巷出发,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建好‘生态新城’和‘幸福新城’,增加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旅游业产业化方面,镇远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雷山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施秉列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过去五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4.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200亿元。
接下来,我州将继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努力通过五年奋斗,奋力实现“四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社会民生事业、文化繁荣发展“五个新突破”,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黔东南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