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村晚’活力四射……”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点赞贵州“村超”。这让黔东南州各族干部群众备感振奋、欢欣鼓舞!“村超”,踢开了“流量阀门”火爆出圈。黔东南大地孕育出来的“村超”“村BA”,彰显的不仅是脱贫之后农村文化活力的空前迸发,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进力量。
过去一年,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担负起新时期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唱响了强信心的主旋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3.03万平方公里的锦绣黔东南大地上,文化的力量如浩荡潮流浸润心田、似战鼓擂响催人奋进。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超”、“村晚”活力四射,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展示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图为“村超”现场。 张罗 摄
坚持凝心铸魂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七个着力”“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共同构筑起党的创新理论文化篇的恢弘格局,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深学之,明知之,笃行之。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彩华章。2023年以来,黔东南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有力筑牢全州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州委常委会和州级领导班子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高质量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召开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会7次,始终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坚持全面学、重点学、专题学,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围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创新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全面推广列席旁听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聚焦“学、干、改”,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惠民有感”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2023年3月20日,在天柱县远口镇清云村文化广场,天柱县委党校讲师杨光祥和远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潘迈一道,以“理论宣传二人讲”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天柱融媒供图
理论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统筹全州各级各类宣讲资源,组建州委宣讲团、州县(市)示范宣讲组(队)等3100余支队伍,采取“理论宣传二人讲”“苗侗双语宣讲”等特色宣讲方式。2023年,开展宣讲3.12万余场次,实现州、县、乡、村全覆盖。
一批优秀基层理论宣讲个人和集体陆续涌现。麻江县委党校刘运辉同志的宣讲稿在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推送宣讲组参加全省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传二人讲”现场展示活动荣获二等奖。“理论宣传二人讲”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等央媒省媒广泛关注报道。2023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同志在参加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黔东南代表团审议“两院”报告时,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黔东南日报》理论周刊全年刊发理论文章共40期122篇。配合省委宣传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贵州文化新现象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研讨会。《台盘“村BA”:打造文明乡村新符号》被评为2023年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基层解说员陈玮玮在参加“致敬新时代 讲好新故事”首届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说员选拔活动中荣获全省唯一的一等奖。
《黔东南日报》持续开设“理论专刊”。
坚持守正创新
主流舆论的号角更加昂扬
“村超”“村BA”破壁出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50余家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报道总时长320多分钟,持续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光明日报》头版通栏以1.3万余字的宏大篇幅刊发“村超”“村BA”深度报道,《贵州日报》头版头条连续推出两篇反映黔东南乡村振兴深度调研文章,开创了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我州历史记录。“村BA”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和“贵州乡风文明的新名片”,“村超”被誉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侧影’”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成为贵州大地上“出彩的东南角”。
“村BA”“村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聚焦贵州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村超”“村BA”成为现象级传播,是黔东南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的鲜活见证。
航拍的“村BA”现场。
主流舆论鼓舞人心。统筹全州新闻媒体力量,认真做好“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重大主题宣传,精心推出“新气象 新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见行见效抓落实’一把手访谈”系列访谈,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黔东南新闻媒体‘百人百进’”大型蹲点调研采访活动,主流思想舆论更加昂扬,凝聚高质量发展正能量愈发强劲。
黔东南跨越山水去融“湾”
成就报道亮点纷呈。精心策划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桥头堡”建设、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报道,《贵州日报》用80余个版面聚焦黔东南“桥头堡”建设、和美乡村、生态文明等成果成效,专版报道排名全省前列。策划宣传“‘村BA’‘村超’推动乡村振兴”“合约食堂”“三新农”“三社联建”以及张林昌、郑培坤、吴国邦等一批经验做法和典型人物,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焦点访谈》等高端媒体平台广泛刊播。
文旅宣传成效明显。持续加大对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等热门景点和环雷公山马拉松、苗年、侗年、姊妹节等体育赛事、民族文化宣传,中央、省、州媒体平台推出文旅宣传报道1万余条,播出专题片、纪录片、宣传片150余部。邀请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佛山日报等大湾区媒体到黔东南开展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刊播推介融媒体产品220余条。央视《焦点访谈》国庆特别报道《康庄大道》,开栏首条报道我州文体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晚间新闻》等新闻栏目高频率关注我州发展新变化;央视《美丽中国》栏目刊播镇远古镇、西江千户苗寨等精彩视频。
对外宣传浓墨重彩。完善新闻信息互联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州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加强与央媒、省媒互联互通,省级以上媒体刊播黔东南新闻稿件大幅度增长,进一步提升了黔东南知名度、美誉度。借助传统村落、民族节日、独特自然景观等资源优势,以“借船出海”的方式,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外语频道在黔东南开展全球直播30余场次,《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报道60余条,《中国日报》推出6个整版深度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汪文斌在海外社交平台发文点赞黔东南5次,传播了黔东南好声音。
网上传播强劲有力。统筹州、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广泛开展重大主题网络宣传,成功举办全国“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等主题网评引导网络直播活动;《绿皮火车》等反映脱贫攻坚成效的网络主题宣传作品,话题参与阅读量达2亿+。网上正能量更加充沛,网络舆论引导力全面增强,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坚持价值引领
润物无声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2023年,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文明沃土,涵养时代新风,日益构筑起全州各族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高地。
着力推动文明培育提质。在“中国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新时代的贵州人”等评选推荐中,赵华甫等2个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吴国邦等9人入选“贵州好人”,郑培坤等7人被评为2023年度“新时代的贵州人”。评选第七届黔东南道德模范10人。
天柱县甘溪侗寨一对新人在“合约食堂”里敬酒。金可文 摄
着力推动文明实践增效。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打造“合约食堂”“和美佳缘”“乡贤+”等品牌,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黔东南“合约食堂”模式的“四控四减”典型案例获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各地推广学习。举办黔东南州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金奖项目10个、银奖项目10个、铜奖项目9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5个。培育凯里“红管家”、镇远“古巷管家”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榕江县“榕易谈”志愿服务项目、筑梦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3年度贵州省志愿服务重点扶持项目。2023年,黔东南州先后在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现场会、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施秉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干净整洁的县城街道。奉力 摄
着力推动文明创建升级。扎实开展“五大文明创建”活动,指导凯里市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支持施秉县、镇远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构建了州县联创、共创共享的良好格局。持续实行“周调度、月清单、季考评”常态化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全州城镇精致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倡导行动和法治教育普及行动,深入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见行见效。2023年12月,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黔东南作为全省唯一作经验交流发言的市州。
全国文明城市凯里
坚持文化赋能
多彩的文化事业产业枝繁叶茂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期间,来自黔东南的22名侗族少年身着盛装,为外宾演唱侗族大歌,得到了中外嘉宾的青睐和赞赏。这是黔东南多彩的文化事业枝繁叶茂的一个生动缩影。
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组织架构调整、薪酬绩效改革等方面,稳步推进黔东南州级媒体融合发展改革全国试点建设工作,在16个县(市)挂牌成立分中心,县级融媒体品牌建设成效持续显现。
惠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策划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惠民演出、送戏下乡、媒体展播等形式,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155场次。赴佛山举办“多彩贵州风·锦绣黔东南”书画摄影展,指导州文联举办“墨韵南粤——佛山市艺术名家作品展”、中国民协采风团走进台江等系列活动23场次。充分发挥图书馆、农家书屋、校园图书室等阵地作用开展各类阅读活动5200余场次。扎实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放映电影2.6万余场次,惠及群众80万余人次。译制完成苗语、侗语版民族语电影86部。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州创作推出820余篇(件)精品力作。其中,电影《苗乡儿女》荣获第28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暨第15届深圳青年影像节“最佳剧情片”奖;音乐作品《多情黔东南》《梯田畅想曲》获“2023中韩之声凤凰奖”国际声乐二等奖。黔东南在全省“讴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2023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获得合唱类第一名,在原生态歌唱类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从江县高增乡小黄少儿歌队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期间演唱侗族大歌,获中外嘉宾广泛点赞。
从江县民族艺术团侗歌队在全省“讴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2023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舞台上尽情歌唱。黔东南州文化馆供图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为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