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文化家园”和多彩生活的“主要阵地”。
抓阵地拓展,强资源优化。依托现有教育设施大力改扩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阵地,将全州23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阵地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四点半学校”、科普教育基地、非遗传习所、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等校外延伸,明确服务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空间,有效促进校内、校外活动阵地互为补充,最大限度满足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需求。
图为凯里市凯棠小学少年宫书法活动
抓师资融合,强优势互补。利用学校教师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实行校内“一师双用”课外活动辅导模式,结合教研工作会、“融合教育政策宣传”专题培训会、“校家社”协同育人培训班等开展专业培训200余场次;以“山区支教”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行“校间互聘”工作模式,建立专业化教师辅导员队伍410余支,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聘请190余名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以校内校外人才资源优化促进师资有效融合。
图为雷山县第三小学少年宫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
抓课后服务,强载体搭建。以学校“双减”工作为抓手,全面开展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棋艺等课外活动3260余场次,积极开设廉洁文化、民族文化、孝道文化、国学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课程,广泛开展“植物拓染画”制作、“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等个性化课后活动1760余场次,大力打造苗绣、芦笙、农民画、琵琶、刺绣、剪纸等特色培训项目280余个,岑巩县引进“农耕文化”设立“农耕陈列室”、黎平县开展“和美黎平·桑榆赋能”送书画进校园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润心。
图为黎平县四寨小学少年宫侗族摔跤课外活动
抓动态管理,强兴趣培养。按照“学生需什么、教师会什么、阵地有什么”的原则,以学生实际需求、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每年度、每学期根据学生喜爱程度、参与人员数量及学校师资力量等情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抓好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外活动动态调整管理,做到“一人一项目、个个有兴趣、人人都参与”,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对课外活动和服务项目的兴趣和爱好,既特色鲜明,又寓教于乐。
抓家校互动,强成效提升。结合“校家社”协同育人及学校家长委员会管理机制,积极构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教师+家长”共同管理模式,促进课外活动“三位一体”互动互联;积极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先进评选与“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员”等评选活动融合推进,评选出“优秀辅导教师”210余名及“优秀学员”“文艺之星”等1420余名;雷山县积极开展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不断激发师生参与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外活动的“内生动力”。(詹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