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黔东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州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黔东南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升级,优质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改善基础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走进榕江县古州镇第六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装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操场……这所小学主要服务于进城务工子女,车江片区,阳光、特和、卧龙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有效化解城区大班额,助推榕江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古州六小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们的定位是办一所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同、教学质量好,以足球为特色的品牌学校。”古州六小副校长杨政说道。
榕江县古州镇第六小学建设项目作为州、县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占地面积70.26亩(1亩=0.0667公顷),总投入资金12334万元,于2022年6月开始施工,2023年9月建成投用,建设规模54个班,可提供2700个学位,现有学生1900人,有效化解城关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现象,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求,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像榕江县古州镇第六小学一样,黔东南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硕果满枝,特别是在学校办学条件上得到较大改善,孩子们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升。
“十四五”以来,全州共投入教育工程项目建设资金48.19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及购置设备项目学校2500所,新增学位6.74万个,新增校舍建筑面积62.71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面积39.4万平方米,购置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132.03万台/件/套/册。
2023年底,全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11.65平方米、6.77平方米、7.9平方米、12.64平方米,生均图书分别达14册、27册、36册、46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分别达0.18万元、0.16万元、0.2万元、0.3万元。
“十四五”以来,全州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围绕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化解城区大班额、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补齐短板发力,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精准补齐办学短板。
2021年以来,共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学校180所,总投资7.27万元,建设面积34.1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48万个。通过教育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有效消除地域、经济等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教育发展指数不断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州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用细心、耐心、知心、爱心浇灌祖国的花朵。”凯里市第四小学教师潘美莲说。
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齐放春满园。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十四五”以来,全州持续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三区”支教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上级部门共选派235名中小学教师到我州挂职和支教,选派758名教师到乡村开展支教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强则教育强。新时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要求,加强“三名工程”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三名”工作室主持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研修活动82场次,共培训6175人次。健全州、县和学校三级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增加乡村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机会,选派68817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展望未来,黔东南州将继续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需求。(记者 王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