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年轮刻下奋斗足迹 历史巨手翻开梦想新篇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时间:2024-09-26 16:15:18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黔东南州建州68周年。在历届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荒凉贫瘠困苦到锦绣黔东南魅力绽放,坚定有力地书写了全州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步履铿锵 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解放军进军黔东南,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权,1951年春天彻底把土匪消灭干净。从此,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片土地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地变革。

  195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黔东南进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自治历史新纪元。

  1994年黔东南州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2012年国发〔2012〕2号文件,将黔东南州纳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和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地区;2022年《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出台。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州在探索与变革中不断前进,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了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56年,我州的经济总量仅为1.26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2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9.65亿元。

  近年来,全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用好“桥头堡”政策,奋力担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业动能持续增强。州级五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2023年完成188.7亿元,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民族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建成1个省级高新区、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2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3个州级工业园区。2024年启动全州各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为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9.7万亩(1亩=0.0667公顷),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05.3万亩。蔬菜、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重点农业产业百花齐放,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1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入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会员单位累计192家。

  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依托资源禀赋,以“民族原生态 锦绣黔东南”为品牌,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奋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村超”“村BA”活力四射,民族文化旅游火爆全国,持续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2023年,全州共接待游客7879.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5.82亿元。

 

跬步千里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基。我州交通、水利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公路网络和水利体系初具规模,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不断优化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州委、州政府抓住中央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加大投入,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区域位置。截至2023年底,全州公路总里程为31700公里。以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为目标,打通连接周边地区和连接沪昆、贵广的快速铁路通道。黎平机场、凯里黄平机场至粤港澳大湾区航班逐年加密。贵广高铁已完成提速改造,黔东南州到达粤港澳大湾区时间缩短至3小时以内。

  2006年7月,总投资65亿元的国家“十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成投产。

  2007年10至11月,全州实现电话、电网、电视“村村通”。“村村通”工程解决了农村用电、通信、看电视难问题,加快了农村建设发展的步伐,标志着我州新农村建设翻开新的篇章。

  能源、民航、邮电通信等事业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全州州县乡国家电网、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州,畅通的交通通信新格局已形成,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极大改善。

  2024年6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宣威水库在我州麻江县宣威镇举行开工仪式。宣威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后,对保障重点区域城乡供水安全、改善连片耕地灌溉供水条件、提升区域防洪能力、保护清水江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我州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安居乐业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州不断增投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建机制、促公平,经济发展更具民生温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措施,持续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2020年11月,榕江县、从江县正式脱贫摘帽,全州79.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医疗短板整体补齐,农村危房、透风漏雨老旧住房和“人畜混居”住房全部整治,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终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我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持续扩面,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佛黔东西部协作帮扶力度持续加大,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台江县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施秉县白垛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2023年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村BA”体育赛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我州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稳就业惠民生政策“组合拳”。县、乡两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实现覆盖率100%。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412.8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深入实施教育“七大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义务教育学校377所、普通高中21所,凯里学院成为全省第一所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的市(州)本科院校。推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七大专项行动,州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州儿童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投入运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守好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以上,全州4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持续列全省第1位。

  砥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州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正创新、阔步前行,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崭新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篇章。(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1. 上一篇:黔东南州:“即办即付”医保服务实现“零跑腿”
  2. 下一篇:黔东南州开展“唱响新时代·舞动新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