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生“温度” 收获幸福“质感”—— 黔东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综述
时间:2021-12-20 13:45:10    来源:州融媒体中心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萦绕耳畔。“决战五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州第十次党代会定下的奋斗目标,在过去五年里一步步成为了现实。

  过去五年,我州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持续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州人民群众。

  强教育重改革 夯实民生之基

  2016年秋季,凯里市第一所易地扶贫公办幼儿园开园。从凯里市三棵树镇摆底村搬迁到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杨豆韶,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凯里市第十三幼儿园办理入学登记,她激动地说:“做梦都没想到儿子不用排队不用等,就能在城里上这么好的公立幼儿园。”

  在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凯里市第十三幼儿园、凯里市第十九小学,极大地方便了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

  教育是民生之基。五年来,我州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学前教育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基本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全州有各类幼儿园1569所,在园幼儿17万人,公办在园幼儿达10.3万人,占比达60.5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

  义务教育开启均衡发展新征程。过去5年全州共投入义务资金37.6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义务教育由全面普及转入均衡发展。全州16个县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义务教育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实现新增长。全州教育投入由2015年的7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亿元,年均增幅达4.6%,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8.3%。

  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州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一批有特色、受欢迎、叫得响的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产生影响。黔东南州小幼连贯制办学模式和凯里市“四同”政策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案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抓医改增福祉 改善民生之需

  2017年,我州出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救助保障实施方案》,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2017年1月1日起将贫困人口29种慢性病、24种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障纳入政策性全兜底。

  五年来,我州持之以恒加快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竭力为人民群众铺就一条“健康之路”。

  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三医联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保障临床用药供应和安全。

  因地制宜推进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模式,加强贵州省、广州和深圳三个“互联网+药品”采购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儿科、产科、麻醉科、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启动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州;完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防控,推进职业健康管理,完善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稳就业保兜底 厚植民生之本

  “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既不用外出奔波,也能照顾家人,每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家里的生活不用愁了。”李文先满脸笑容地说。

  51岁的李文先曾是三穗县下寒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有一定的木工基础。镇里的贵珍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木制工艺品加工厂,在村党支部的推荐下,他实现了就近稳定就业。

  “除了工资收入之外,年底还有1000元的分红,生活又多了一层保障。”和李文先一样,家住小巴冶村的吴关保也在加工厂里务工,工资和分红的双重保障,使他家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近年来,我州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扶贫目标思路,积极推行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脱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5年,我州坚持以就业扶贫为脱贫攻坚重点,统筹推进社保扶贫、人才扶贫、技能扶贫等人社扶贫工作,助力全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持之以恒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五年来累计促进城镇新增就业35.37万人;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68.2万人,失业、工伤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 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制定出台 “1+5”人才政策文件,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全州人才总量达到45.46万人; 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筑牢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防欠、清欠、治欠“三道防线”,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民政兜底保障体系建设上新台阶。过去5年,我州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衔接率达到72%。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移民农村低保转城市低保实现有效衔接,4.53万贫困移民由农村低保对象转为了城市低保对象。特困供养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安全网进一步织密,制度不断完善,有效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托底作用。2016年以来,全州共实施临时救助31.92万人次,累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6.16亿元。发放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资金2.075亿元,惠及433.33万人次。过去5年,按照1500元/人的标准向22.27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移民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4.65亿元。

  五年来,黔东南州一桩桩民生实事接连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民生长卷,让全州群众成为民生工作“阅卷人”,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的民生答卷。

  1. 上一篇:织牢交通网 铺就幸福路—— 黔东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2. 下一篇:久久为功 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黔东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成就综述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