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不负“诗和远方”—— 黔东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时间:2021-12-20 13:51:14    来源:州融媒体中心    

  “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

  这既是来黔东南游客的感叹,又是本地民众的心声,更是五年来州委州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果。

  黔东南遍地是风景,500多座青山和2900多条河流,造就了山环水绕、云蒸霞蔚的胜景,尽享大自然醇美恩赐。

  清水江温柔,都柳江多情。这里,68%的森林覆盖率,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目的地。

  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州以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战略定位,着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全力推进全州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达到“十二五”时期的2.97倍,同比增长197.23%;全州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十二五”时期的3.21倍,同比增长221.27%。

  锦绣黔东南迎来八方客

  秋冬季节正是泡温泉的好时节。在剑河温泉小镇,慕名前来泡温泉的游客络绎不绝。

  “许多游客都是从广州、贵阳、都匀来,剑河温泉酒店平均每天的游客有1300人左右。”忙着接待游客的剑河温泉酒店副总经理龙铨说。

  “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风景优美。”在从江县大歹苗寨,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李俊峰啧啧称赞。

  景区景点受到游客的点赞和肯定,正是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着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释放的红利。

  五年来,黔东南围绕打造“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等,使全州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以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侗寨、从江岜沙苗寨、丹寨万达小镇等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景区备受关注,引爆全州旅游“井喷”态势。

  主打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的镇远古城、黎平翘街、锦屏隆里古城、黄平旧州古镇、凯里下司古镇等借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重装上阵、再踏征途。

  以原生态景观为代表的施秉云台山、从江加榜梯田、黎平八舟河等正散发着引人入胜的魅力,成为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以体验式采摘、休闲式生活为主的凯里云谷田园、麻江蓝梦谷、三穗颇洞生态园等通过不断整改、完善、提质,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值得点赞的是,2020年,黔东南成功推出了凯里青曼、从江大歹、麻江药谷江村等一批新景区景点,镇远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黎平翘街获批4A级景区、黄平旧州入选全省体育特色小镇创建、施秉云台山—杉木河入选全省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环雷公山徒步自驾游线路入选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创建,为黔东南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品质不断提升、打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打下了坚实根基。

  黔东南州还通过深入推进“景区直通车”“旅游厕所革命”“智慧旅游”“一码游贵州”等,实现了全州旅游景区5G网络全覆盖、交通安全快捷。目前,全州已建成的802座旅游厕所全部上线百度地图,“一码游贵州”黔东南专区访问量达1000万余次,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大关。

  旅游产业蒸蒸日上

  黔东南州各大景区游人如织,所到之处、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走进黎平县肇兴侗寨,古色古香,风情浓郁。

  “在肇兴可以看鼓楼,逛民居,体验蜡染、扎染等非遗项目,发到朋友圈点赞的人很多。”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兰女士说。

  依托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每年分县市举办两届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黔东南州策划、组织或指导各县市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活动,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宣传、整体营销推广的新模式,全时空、全领域、全方位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新氛围。在不断推进全域旅游过程中,黔东南形成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多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借助环雷公山超100公里马拉松赛、苗年、侗年、姊妹节等系列活动,让旅游更加具体化、更具趣味性。

  如今,世界遗产之旅、非遗研学之旅、民宿体验之旅、红色文化之旅,魅力黔东南钻石线、乡村旅游深度游线、民俗节庆赶集游推广线等十大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让黔东南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当前,我州坚持以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高位推动全州旅游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州共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77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61个。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我州共有40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地州市级前列。

  传统村落把3.03万平方公里的锦绣黔东南,装扮得如诗如画,是抚慰心灵的生态秘境,是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黔东南着力延长产业链,拓展新业态,走出了一条融合原生态自然风光、融合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差异化旅游发展之路。

  旅游惠民的“幸福之歌”也在黔东南各个角落唱响。

  西江旅游步入正轨后,原本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抓准契机回乡创业,李珍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我返乡创业,在政府的帮助和旅游发展下,我的餐饮店从1家发展为3家,日子越过越好。”李珍经营的餐饮店员工都是当地村民,食材也从当地农家采购。

  天柱县三门塘,铺满了细碎石头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休憩长廊、购物超市等一应俱全。

  巧夺天工的银饰、刺绣、蜡染编织出秀美的多彩世界;神奇的苗医、侗药、瑶浴,让游客在畅游中尽享独特的康养体验。

  五年来,全州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00亿元,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成就在鼓舞,希望在召唤。下一步,黔东南州将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实施旅游产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力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创新旅游业态、产品供给和经营方式,升级游客的体验感和企业经营模式,打造更多吸睛点、消费点和网红打卡点,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黔东南这片神秘的土地,将成为一块旅游的热土。


  1. 上一篇:久久为功 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黔东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成就综述
  2. 下一篇:倾心为民筑平安 担当使命促和谐—— 黔东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平安黔东南建设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