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记者一行来到榕江县车江万亩坝区,贵广高铁榕江站也坐落于此。放眼望去坝区内的西兰花、雪里蕻、油菜等应季蔬菜向阳而生,蓬勃的生机扑面而来。
近年来,依托贵广高铁入黔的区位优势和车江大坝绿色生态农业优势,榕江县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种植,车江坝区先后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
时下,坝区内的600亩西兰花正值生长期,郁郁葱葱的叶子犹如绿色地毯覆盖在田地上,绿莹莹的菜花被包裹其中,日渐饱满。农户们在地里来回穿梭,有序施肥,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这批西兰花预计2025年1月中旬就能采收了,我们的采收标准都是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的采收标准来做的。”榕江县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王忠武向记者介绍道。
王忠武是一位在榕江县有着20多年经验的育苗专家,他告诉记者:“贵广高铁开通后,在便捷交通的助力下,也为榕江的蔬菜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县里还建成了智能育苗大棚,为蔬菜的品质保驾护航。”
据了解,榕江县在车江坝区建立育苗中心,打造集约化、科技化、智能化、工厂化育苗基地,重点培育取得农业农村部GAP一级认证的蔬菜苗。该中心引进国内一流种子、种苗企业和技术服务团队,加大对接省农科院、广东华南农大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育苗基地,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究适宜榕江本地育种技术、特色优势单品新品种选育。智能化、工厂化育苗不仅加速了榕江蔬菜“融湾”,也让榕江在发展智慧农业上前进了一大步。
从坝区到湾区,榕江县种植的优质蔬菜不仅丰富了粤港澳消费者“菜篮子”,更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路径。
“我今年开始就在基地里做活,一天有120块钱。”正在基地里给西兰花施肥的榕江县车江村一组村民潘胜连说,基地种植的蔬菜长势好、不愁卖,收入有保障。而且种植基地就在村旁,乘坐公交来回,可以照顾家里,非常方便。
据悉,车江坝区推行“园区+坝区+公司”管理模式,目前共入驻贵阳农投公司、万弘坝区公司、祥勇恒公司、阳光合作社、考君购物、桂榕公司、幸福家庭农场、龙见林种植大户、车民合作社、三宝耘里合作社等39家主体。2024年累计吸纳务工20.39万人(次),发放工资2040万元。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贵广高铁的开通,不仅方便了粤黔两地人员来往,更促进了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相关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真正实现我州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和产业的“双向奔赴”。
“各位农业经理人们,大家好!现在我们站在的这块油菜地,是车江坝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我们将原本分散的田块整合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12月18日,在车江坝区油菜种植基地,榕江县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邱锦宇正在为华南农业大学新农业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学员们介绍车江坝区。
“你们的种植模式是怎样的?”“你们的土地是如何流转的?”……华南农业大学新农业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近百位学员走进车江坝区实地研学,与邱锦宇在田间倾心交流,思索着如何谱写农业发展的绮美新篇。
“贵广高铁开通之后,我们新农业经理人来贵州是非常方便的。贵州在农业这块有很多先进的经验,今天我们来车江坝区现场也学习了。回去之后,学员们会加强联系沟通和对接农业合作,整合粤黔两地优势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副部长梁华坤告诉记者。
“我们车江坝区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以后,在贵广高铁的助力下,合作的客户持续增长,客户只需乘坐高铁三四个小时就能达到榕江,来到坝区现场洽谈,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帮助是很大的。现在,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植什么。”邱锦宇介绍道。
为了强化市场对接,畅通供销“机制链”,榕江县积极对接广州、深圳、佛山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订单化蔬菜种植。通过引进广东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承包土地开展蔬菜种植暨集散中心建设,建立蔬菜直采直供基地。同时,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直供粤港澳的农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着力构建“菜篮子”基地农产品检测结果互认机制。
据悉,2024年以来,榕江县向大湾区销售蔬菜3953吨,销售额达1581万元,蔬菜直采直供基地种植蔬菜累计11700余亩。
伴随着贵广高铁的日益便捷和“融湾”步伐的加快,黔东南州紧紧抓住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州已成功获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18个,认定总量位居全省之首。
同时还通过整合省、州、县、乡四级农技力量,构建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体系,不断提升基地生产管理水平。并支持州内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为贵州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承接机构,利用智能化手段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确保了“菜篮子”农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接下来,黔东南州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要求,围绕全州农产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推动“苗侗山珍”品牌塑造和优良产品“出山入湾”。(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龙思全 杨育森)